-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关键字: 中国经济问题林毅夫 中国经济【瑞士当地时间1月25日,腾讯新闻原子智库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在达沃斯联合举办午餐会,以“增长的责任·中国助力世界的未来“为主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午宴上作“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主题演讲。
林毅夫说,到2025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经济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将超过美国。中国将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三个,由低收入转型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并将以其经验,贡献发展的思路,助力其它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繁荣。】
中国经济动力何来这个题目被提出是因为自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持续高速增长。四十年前,中国是全球第三个最贫穷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155美元,比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还低。但是从1978年开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到2017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以如此高的速度,在一个人口庞大的贫穷国家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的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凭借这样的增长速度,去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9400美元。这四十年间,超过七亿人口脱离了贫困。
展望未来,到2025年,中国很可能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成为二战以来,继中国台湾和韩国,第三个由低收入转型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
现在回归主题,究竟什么驱动了在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对此有如下解释:首先,中国人民为自身生活的改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企业家为盈利展现企业家精神抓住各种获利的机遇,以及中国各级政府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其任期内为繁荣做出的努力,无疑都是动力之一。不过,这些动力在1978年之前也有,并且,在其它国家也同样存在。
在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任上,我去过非洲、拉丁美洲、中亚、南亚等许多国家。那里的人民也有着同样意愿和渴望,企业家和社会精英也有着同样的聪明才智和追求,那里的政府也同样想促进国家的繁荣。所以,我觉得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何在,而是什么造就中国四十年间的迅猛发展。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个我正在倡导的经济发展理论,那就是新结构经济学。在我看来,经济发展无疑意味着收入的持续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点,则需要持续的结构变迁,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技术和产业不断创新和升级,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的软硬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工人和农民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生活才能不断改善。
这个结构性变迁需要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发现新的获利的增长点,并冒风险来创新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同时,政府的作用也十分必要。政府要给予先行的企业家必要的激励,同时,完善新产业所需的软硬基础设施以降低交易费用,使新产业得以变为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所以在我看来,经济增长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发挥各自所应有的作用的结果。这个公式不仅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适用,对高收入国家也适用,比如在美国和欧洲。
有一点不同,对于高收入国家来说,这些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已经在世界的最前沿,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业,需要自己发明,投入很大,风险也很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和产业水平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借鉴先行的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技术和产业,成本和风险较低,从而有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加快速地发展。二战以后,世界上有十三个经济体找到利用这个潜能的秘密,取得7%以上、持续2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1978年以后的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图/视觉中国)
所以,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后来者优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 原标题: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