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权威经济杂志《周刊钻石》:对中国,日本人应该消除的几个误解关键字: 周刊钻石权威经济杂志日本权威竞技杂志几个误解日本中国【bet365苹果版 肖晟仕/编译】《周刊钻石》杂志社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作为经济杂志,《周刊钻石》一直都是日本企业了解国际经济形势的窗口,也是日本经营者和公司职员都必读的杂志之一,其销售量在所有杂志中一直都名列前茅。这本权威性极强的日本经济杂志,在其7月15日发售的期刊里,用一整个特集来表述中国腾飞的经济形势,号召日本人摘下有色眼镜,消除误解并面对现实。 在这一期的特集中,有一篇文章罗列了日本人对中国的几个误解,用数据和图表一一进行反驳。 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没那么快了 在日本,关于中国常有的误解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没那么快了。”确实,和中国在1981年到2010年这三十年间10%左右的GDP成长率相比,目前中国的GDP成长率只有6%左右,不得不说速度确实变慢了。然而,就算GDP的增速变慢了,比起其他国家来还是更快,这一点并没有改变。  
 世界各国/地区的GDP平均成长率 
 而且,这种“中速”的GDP成长,是从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结构转换到消费主导。实际上在GDP增长率中,消费所占的比例正越来越高,从宏观经济学上讲,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 二、中国的人力成本正在高涨 中国的人力成本正在逐步上升,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调查显示,约有8成营业公司都被“员工的工资上升”这一问题所困扰。   中国、印度(棕线)、泰国(深绿线)、印度尼西亚(黄线)和越南(蓝线)的“与前一年相比工资增长率” 然而,实际上中国在“与前一年相比工资上涨率”这方面,比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都要低。而且从2011年的顶峰开始,中国在这一方面一直都在降低,所以说“中国的人力费用高涨”是典型的误解。 三、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戳破了 那么,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总不会错了吧?还是错了。   中国城市住宅的价格与前一年相比的增长率 2016年,中国都市部分的房地产价格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三成有余。看到这一幕,日本人肯定会回想起“泡沫崩坏时期”的噩梦。但是,中国也对日本当初的“失败”研究颇深,2017年中国的政治目标就是“抑制房地产泡沫”,实际上已经实行限购政策了。所以可以看到,价格指数在2017年有回落趋势。 四、来日本买买买少了,所以中国就不景气了? 日本人很容易误解“中国变得不景气了”的一个原因就是,来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买买买”的数量减少了。   中国游客在日本购买的产品变化 确实,像相机和家电这一类的物品,中国游客的购买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但化妆品、香水和医药品之类的商品购买率正在上升。从这一方面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日本品牌的嗜好正在改变。想要明白中国的经济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就必须要理解这种消费行动变化的背景。 本文系bet365苹果版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bet365苹果版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肖晟仕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