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迹:计划经济在大数据时代的重生
关键字: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大数据经济模式苏联模式苏联计划经济计划委员会【文/ bet365苹果版专栏作者 任迹】
人工智能现在火得“不要不要的”,大数据这个概念甚至都已经“炒烂”了,技术进步或许将以更快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社会,包括颠覆一些既定的认知,比如“计划经济”。
说到计划经济,最大的模板无疑是苏联。但苏联的计划经济在其实施之初,已经偏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马克思所设想的计划经济,是由全社会共同占用生产资料,个人劳动作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负责生产计划的机构,在充分了解社会各方面需求后,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生产结束后,再根据之前收集到的个人需求信息,按需分配。
不过,上个世纪的苏联在推进计划经济时,其手段还非常原始落后,具体来说,就是需求信息的收集过程、生产计划的制定以及按照“需求”去分配的实现办法都是十分粗糙的。如果说共产主义是“按需分配”的话,这种经济体制只是非常粗糙地实现了“按需生产”。
苏联的这套体制时当然有先天不足,但实施时,正好抓上了二次工业革命的尾巴。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内燃机的普及和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主要标志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欧美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而苏联则更进一步,在国家层面上设置了经济计划委员会,取代公司和企业的职能,全面接管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这样做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计划经济彻底摒弃了私人竞争,极大地减少了内部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这种体制可以确保资金和资源的规模调用和集中投入,对于需要大量资金大量资源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是再适合不过。因此苏联在实施计划经济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规模效益,社会生产力也取得长足进步。1929年到1933年欧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时,苏联却在着手开展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后,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二战前重化工业发展的需要,推动苏联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但二战后,随着新一波技术革命的兴起(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逐渐逐渐跟时代脱节,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
有很多人把市场经济比作一台计算机,价格就是这台计算机的输出结果。一个老太太去市场上买菜,当她发现青菜涨价了,她就有可能做出不买青菜改吃萝卜或西兰花的决定。她做出这样的消费决策,就是因为商品价格的波动变化,至于价格波动背后的原因,是天气恶劣导致运输不畅,还是汽油价格上调导致运输成本上涨,她统统不需要了解。每一个价格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面显示器,用来输出计算结果;每一次价格变化的背后,也有一套十分复杂的运算机制在运行。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图片来源:美国陆军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也相当于一台大型计算机,它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
市场经济中,每一套价格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相互之间又彼此联系,互相影响;身处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参与了信息的解读和传递,在这套系统中,其运算中心和控制中心分散在各个节点,通过价格信息的传递而互相关联,所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可以算是“互联网+分布式云计算”。
与之相区别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内,能够参与到社会需求信息收集与传递活动,以及生产计划制定过程的人毕竟是少数,掌握最终决策权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更像是一个封闭式、自成体系的大型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套大型机的陋处愈发暴露,作为指导经济发展的“CPU”——国家计划委员会至少有三大缺陷:
第一,这台机器的输入信息十分简陋。作为上个世纪设立的经济运行机构,国家计划委员会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手段非常有限,也非常粗糙。它最多也只能做到“抓大放小”,即抓住国民衣食住行的最基本需求,抓住大宗商品的生产,至于其他的边边角角,它是无能为力的。
在今天中国的淘宝网站上,淘宝的后台可以记录每个客户的消费数目、消费频次和产品偏好。甚至具体到某一个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某一件商品的大小、数量、款式和颜色的需求程度时,也都可以调出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
上个世纪的国家计划委员会能怎么办?它能搞清楚全国人民对冰箱一共有多少台的需求,并调动资源去生产分配就已经老费劲了,更别提去关心每个个体的偏好。
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首任主席克日扎诺夫斯基,图片来源:wiki
市场经济中,其实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市场经济本身也是由一个个“计划型生产机构”——公司组成的。没错!公司也是“计划经济体”。虽然对外需要面对市场的自由竞争,但在公司内部,尤其是传统大企业的内部,员工等级分明,公司的生产计划由高层拍板,然后再一层一层向下摊派,说到底董事会也是个小号版的“计划委员会”。
公司做大了,决策层就不熟悉基层的情况,这是大企业的通病。也因此,这些传统大企业的老板,非常担心自己会陷入资讯滞后、消息闭塞的窘境。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CEO是最后一个知道公司破产的人”,所以才会有华为提出“要让听得见炮火声音的呼唤炮火”。而作为管理国家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最高层“国家计划委员”,一个超级放大版的“董事局”,也就更不可能幸免于信息错漏与滞后的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计划经济是跟国家体制相结合的,它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比如行政命令一层层向下传达时会扭曲放大;比如一个生产部门的具体负责人由上级委派,本身不熟悉业务,会瞎指导乱指挥等,这就相当于计算机系统中信息在传递和解读的过程中发生了扭曲和失真,或者说这个输入信息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使得缺乏准确信息输入的问题就更加严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全球200多处机密坐标外泄,美英法俄都被它坑了!
-
美媒鼓吹慈禧是中国女权先锋,为了啥?
-
北约峰会刚开始 特朗普就先批了德国:你们就是俄国人的俘虏
-
“尼加拉瓜之春”持续85天已超300人死 学生领袖很感慨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