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亚洲:就是那一点微妙让我宁可选择日本游
关键字: 日本马桶圈日本马桶日本电饭锅日本马桶盖确系国产日本旅游攻略日本人礼貌近期,日本电饭锅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我也凑个热闹,陪“女票”去了一次东京。当然,和许多媒体界名人的奢华游相比,我的东京之行算是“穷游”,住的是连锁酒店,吃的是路边拉面,坐的是春秋航空和传说中的日本地铁。
回来的时候,机场候机厅里充斥着上海话,让人感觉已经提前回国。而在东京街头的繁华地段,更是到处都能听到汉语对话,再加上胸前有五星红旗的导购员,全程就像是到了一个当地人都讲听不懂的方言的中国城市。
日本的挤
在东京,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拥挤的地方。东京的拥挤和北京、上海这种单纯的“人多”还不太一样,在非早晚交通高峰时间,东京街头很少有像上海这样摩肩接踵的场合。我所感觉到的“挤”,更多的是极度密集的设施和建筑所带来的感觉。
刚到日本时,我在大巴车经过的路边看见一块块牌子,表明这几块地皮要出售,那点地皮可能仅够停几辆车罢了。很快我就看到了这种小地皮是怎么被利用起来的——一幢形似高脚屋的房子,仅有几根柱子支起,底楼是停车场,充分利用空间地停了几辆车。上面是突兀的木房子,直接造在这几根柱子上面。
2014年,日本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37人,位居世界第26位,低于印度(21位,362人),远高于中国大陆(56位,143人)。况且北方的北海道还少有人居住。一亿多日本人几乎都拥挤在狭小的几个岛屿上,大部分几乎都拥挤在东京大阪为核心的这一块城市带上。
停车位是日本的稀缺资源,所以这两辆车就停在了这个让人略感担心的地方
日本就是这样挤起来的。历史上日本似乎也习惯了这种拥挤。看看14、15世纪,江户就发生过多次把城市几乎夷为平地的大火,可以想见日本有多挤。
当然,笔者不会就此断言说这种挤影响了日本民族性如何如何,但是人在这种极度的拥挤环境下难免不会受到环境影响。日本人常被国内赞许的“守秩序”“讲规则”“懂礼貌”很大程度上就是被“挤出来”的。
正是因为挤,人们必须守规矩,否则就会陷入无尽的麻烦,最终大家都不好过。所以至少在日常情况下,日本人确实很守规矩。虽然偶尔也能在东京的马路上看到随意丢的垃圾,但真的是“偶尔”。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结果,不全是靠罚款和管理管出来的。
我们出行坐传说中的日本地铁,密集固然密集,但是一个城市里有三家地铁公司,互相之间不能随意换乘,针对游客又有一些特别的套票、日票什么的,所以出门之前要仔细研究路线,有点麻烦。
三家地铁公司的“画风”不一样:JR集团的轻轨列车车况新,站台新,发车准点,班次密集,各种高大上,就是车费较贵;东京Metro线地铁就要老旧一些,尤其是较老的日比谷线,地铁站里充满潮气,甚至一股臭味,有点像北京地铁改造前的老站台;还有一个都营地铁线,状态比东京Metro线好一些。车站本身和准点率之类方面没感到和上海北京的地铁有太大的不同,只是线路更密集一些,在东京市内活动时几乎不需要坐地面的公交车。这倒也可以理解,毕竟东京地铁建设的时间比北京上海地铁都要早很多。
日本轻轨列车
日比谷线的老站台,有一股潮湿的臭味
日本人开车极为“温良恭俭让”,这也同样是被“挤”出来的。日本的马路真心太狭窄了,大部分双向车道仅容车辆通过,每次坐大巴和对面的大型车辆会车时我都心惊胆战,因为大部分时候两者间距离也就五六厘米。可以说,在日本,大部分市区道路都和上海小区内部路边停满车的内部道路的实际行车难度差不多,如果不想出事,速度必须慢——我是肯定不敢在那里开车的,实在是被国内宽阔的马路和公路给惯坏了。
东京站前拥挤的交通
在狭窄的道路上无法容纳两辆大型车并行,所以错开停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