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之光:英欧——告别的年代
关键字: 英国脱欧英帝国脱欧公投英国政治国际主义全球化1982年,著名的帝国史专家大卫·菲尔德豪斯,在他担任剑桥大学帝国与海洋史讲席教授的就职演讲中,引用了一个英国人妇孺皆知的童谣故事:“蛋头先生”(Humpty Dumpty)。
英国小朋友很喜欢的这位“蛋头先生”,遭遇特别惨,他无缘无故就会从墙头摔下来,碎了一地。菲尔德豪斯教授把二战结束后的英帝国比喻成“蛋头先生”,像蛋一样“碎了一地”。他问道:整个帝国都没有了,我们今天如何来讲帝国史?
图片来源:亚马逊
大家都注意到,如今的英国因为“脱欧”进程,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危机”: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它属于哪个区域?它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都引起了很复杂的争论。那么,剑桥大学帝国史教授三十多年前讲述的“蛋头先生”的命运,跟当前英国面临的“身份危机”,又能扯上哪些关系呢?我们且一一道来。
“英国就是世界”?
菲尔德豪斯教授提出的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今天所讲述的帝国史,能不能把英帝国(“碎了一地的蛋头先生”)重新拼凑起来呢?
“英帝国”这个概念,到底何时以及怎么形成的?这是英国殖民史的一部分——简而言之,英帝国的成形,完全是“实力政治”的结果。
有趣的是,就在菲尔德豪斯教授发表就职演讲的一百年前,即1881至1882年之间,剑桥大学现代史讲席教授约翰·罗伯特·希里在一系列课程中,正式将“帝国史”的观念带入英国“现代史”研究。其课授内容1883年结集出版,此即享负盛名的《英格兰的扩张》一书。顺便提一句,现在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就是以希里教授的名字命名,可见他本人及其一手开创的“帝国史”研究,在英国史学界的崇高地位和影响。
希里(John Robert Seeley),图片来源:维基
《英格兰的扩张》一书最关心的是:那么一点点大的英格兰,如何突然成了“大不列颠”?用如今美国特朗普总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就是:英国怎么变得“Great”(伟大)了?
它试图从英格兰自身的风土、人情、环境和政治中,寻找到英国作为世界新秩序霸主崛起的原因及历史脉络。在书中,希里教授开宗明义就强调,从全球角度出发讨论英国的历史与政治制度的形成,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在今天(指本书初次出版的19世纪后期)的世界上,英国的影响力如日中天,且丝毫看不到其可能衰退的迹象。
因此,他自信地断言,研究英国的历史,便是对世界未来作出“启示”。相比之下,诸如“荷兰与瑞典”等曾经伟大的国家,他们对自身历史的兴趣,则仅仅是“情感趣味”或是“纯学术性”的而已。
说得更直白一点,他的意思是:英国已经很伟大了,英国就是世界,英帝国的历史就是(英国人的)世界史!
希里教授为何如此牛气冲天?在他开讲“帝国史”的三十多年前,英国殖民者通过两次锡克战争(1845~1849年),兼并了锡克人统治的旁遮普国,完成对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征服。在稍后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英国又一举击败劲敌俄罗斯。可以说,那个时候欧亚大陆上,英帝国的庞大框架已经成型,后人所熟悉的“日不落帝国”风头正劲。
在英国的统治精英乃至希里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眼中,“历史终结了”,而且看起来英帝国一定会长盛不衰。既然如此,所谓“世界历史”也就是英国史,一切都顺理成章。
说来也巧,过了大约一百年,即“苏东巨变”之后的1992年,又有一位叫福山的学者站出来断言:西方主导的“自由民主”已取得压倒性胜利,“历史终结了”。大家都知道,这位日裔美籍政治学者的热门著作,书名就叫《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
希里教授所代表的,是19世纪后期英国知识精英如何看待“伟大”的英帝国。那么,在同一时代的英帝国众多子民眼中,“帝国”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希里教授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1851~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那时候的大英帝国走向了世界之巅。笔者见过一份当年出版的时尚杂志,它的主题是“引导生活方式”,有点类似前些年北京人熟知的《精品购物指南》。这份维多利亚版的《精品购物指南》上面登载的广告,很有意思。
比如一个法国的舞台剧在英国一家知名剧院上演,广告词上就说,这是“国际主义”和“文明”的标志。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实现这一点呢?要有电、有电报以及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所有一切,这些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果实。广告的潜台词是,只有在各种工业与科技新发展的支持下,世界各国的距离才变得更“近”,人们才能够想象整个世界的样子。
换句话说,“国际主义”即“文明”的同义词。
这份广告带给今人的感受是什么呢?通俗地讲,就是前些年一度热炒的大明星梁朝伟的“世界主义”生活状态:上午在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上喂鸽子,下午回香港中环喝茶,反正随心所欲,满世界跑。从这个广告里,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国际化”“文明”的生活方式,只对有知识的城市中产阶级开放。
说得更直白一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一群生活在伦敦及附近的有钱、有闲的人,能最直观地感受到,英帝国扩张带来的“世界人”的丰富物质生活体验:他们可以吃到来自加勒比的糖,消费“棉花之国”埃及供应原料制成的棉织品,喝到来自印度的茶。如此美好的体验使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伟大的——当然,这个“世界”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 原标题:殷之光:英欧——告别的年代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这个时候德防长还要捧美踩中俄 美主持人都听不下去了
-
你往哪儿瞅?
-
麻疹免疫率跟非洲一样!意民粹助长疯狂反疫苗运动
-
全球200多处机密坐标外泄,美英法俄都被它坑了!
-
美媒鼓吹慈禧是中国女权先锋,为了啥?
-
北约峰会刚开始 特朗普就先批了德国:你们就是俄国人的俘虏
-
“尼加拉瓜之春”持续85天已超300人死 学生领袖很感慨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