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关键字: 深海勇士央视新闻6月4日消息,今天(4日)上午8点半,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大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   本文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不仅如此,潜器搭载了各年龄段的乘客下潜,其中82岁的汪品先院士,乘坐“深海勇士”下潜至1400米,成为世界下潜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显示出潜水器优秀的实战能力、以及潜器团队高效默契的合作能力。另外,本次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的圆满成功,也为“深海勇士”11月前往西南印度洋进行海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性能佳连续开展大深度下潜作业 究竟深海勇士号在南海的海试强度有多大?随船记者也获得了独家视频,一起去看看。   三沙卫视记者丁一:这里是“深海勇士”号第84次下潜的布放现场,现在是中午的12点半,也是一天当中最热的一个时间段,通过我手中的温度测量仪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甲板上的温度已经达到了70℃,这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此次“深海勇士”号将下潜到3400米左右的海底,进行8个小时的科学考察,同时也是对“深海勇士”号连续大深度作业能力的考察。 据了解,“深海勇士”号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展西南印度洋科学考察,为检验装备性能,积累相关经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南海海域模拟西南印度洋科考地点的海洋深度,进行了多个潜次的大深度下潜作业。   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杨申申:我们计划进行4到5个潜次,在3000多米的地方,对潜水器的状态再次确认一下。锻炼(工作人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进行潜水器的坐底、取样、以及整个潜水器的操纵的过程,来为我们年底进行西南印度洋大洋中脊的海底热液区的科学考察积累一定的经验。 "深海勇士"号搭乘首位外国"乘客" “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目前性能最好,国产化率最高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国之重器”不仅要造得好,更要用得好。在本次南海海试中,“深海勇士”强大的载客能力,就是最好的表现。 三沙卫视记者丁一:记者目前是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在我身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深海勇士”号的第82次下潜做准备,稍后“深海勇士”号也将迎来它的第一位外国乘客。 凯西来自美国,去年他来到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从事潜水器的技术工作,为了更好的了解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情况,他参与到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此次的海底科考活动中来。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凯西·阿吉:这是我第一次乘坐这台载人潜水器下潜,我想应该非常有趣,我希望这是对潜水器的改进和我自身提升都非常好的“双赢”机会。我将协助潜水器进行技术改进,进行一些提升性能方面的工作,使之更加适用于潜航员操作。 在经过了8个小时的作业后,第二天一早,“深海勇士”号从1700米的海底浮出水面,完成了此次科考作业,作为第一次参与“深海勇士”号下潜作业的凯西也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凯西·阿吉:本次下潜持续了挺长时间,但是是非常顺利的一个潜次。下潜后舱内非常冷,我也是有点伸展不开,但无论无何,这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下潜经历。   “深海勇士”号作为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在经历了80多次的下潜作业后,正在不断完善操作流程,逐渐走向国际化,也正在变成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深海科考作业平台。 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杨申申:我们潜水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国外的乘客和技术人员参与,提升我们整个潜水器的运行维护的水平,以及规范化我们的操作流程,都非常有帮助。未来我们肯定会走向全球的科考,也会走向国际化的方向。 标签 中国科技- 原标题: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返回三亚 南海海试获圆满成功
- 责任编辑:吕栋
- 最后更新: 2018-06-04 20:56:50
 小编最近文章新华社:靠默认勾选套取用户信息,差评!2018-01-04中国禁收洋垃圾后,又一国陷危机2018-01-02奉命出海作战却等不到对手信息 海军艇长“压力山大”2018-01-01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实为广告?北大回应2017-12-28卡扎菲儿子或将参加利比亚总统大选2017-12-18- 
		  82岁院士下潜:要热爱科学而非它背后的钱2018-06-04 17:22 中国基础研究
- 
		  美媒:国外科学家原本要去美国寻梦,结果投奔中国2018-06-04 16:18 外媒看中国
- 
		  高压共轨不中用,国产柴油机很受伤2018-06-04 09:23 科技前沿
- 
		  我国学者利用废纸箱 研制出新型重金属修复剂2018-06-03 19:05 科技前沿
- 
		  中国芯片产业链细分领域龙头名单2018-06-03 15:47
- 
		  我国离无人农场又近了一步2018-06-03 11:20
- 
		  7018米!中国超级钻机完成首秀,创亚洲新纪录2018-06-03 10:39 超级工程
- 
		  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为何考察这家医院?这里有“杀癌利剑”2018-06-02 20:11 上海观察
- 
		  重大突破,3D打印眼角膜问世!2018-06-02 16:11
- 
		  “整个产业是中间强两端弱,核心技术被日企垄断”2018-05-31 10:43 科技前沿
- 
		  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种“海水稻”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2018-05-30 22:57
- 
		  京东8月要推无人餐厅,盒马高层称其抄袭概念2018-05-30 19:45
- 
		  银隆为何载不动“董小姐”造车梦?媒体称多地园区现反常2018-05-30 13:20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国学生赴美学高科技,怕要一年一签了2018-05-30 09:00 留学潮
- 
		  曾遭美国封杀,如今中国空间站广邀各国参与2018-05-29 14:03 航空航天
- 
		  小米时尚低价手机征服中印 在欧洲能成功吗?2018-05-29 13:15 IT新浪潮
- 
		  受深圳刺激,默克尔一回国即召开AI峰会2018-05-29 11:32 人工智能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2018-05-28 19:49 观察者头条
- 
		  中科院院士:60万元“土豪保鲜针”扎出无知和愚昧2018-05-28 09:42 科技前沿
- 
		  液压工业的“心脏” 中国只能“神似”不能“形似”2018-05-28 08:20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全球200多处机密坐标外泄,美英法俄都被它坑了!
- 
									  美媒鼓吹慈禧是中国女权先锋,为了啥?
- 
									  北约峰会刚开始 特朗普就先批了德国:你们就是俄国人的俘虏
- 
									  “尼加拉瓜之春”持续85天已超300人死 学生领袖很感慨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快讯
-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