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党公开“希夫备忘录”,欲就“通俄调查合法性”反驳共和党
关键字: 通俄调查特朗普民主党共和党斯蒂尔希拉里努尼斯希夫【文/bet365苹果版 徐乾昂】上个月底的美国,一份“努尼斯备忘录”横空出世,其揭露的“丑闻”堪比“水门事件”,联邦调查局(FBI)和司法部就“通俄门”调查而辛苦积攒至今的“特朗普罪证”,很可能因此化为泡影...
面对这份共和党人发起的“挑战书”,在历经20多天的等待,民主党人终于等来了他们反击的机会——当地时间2月24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公布了由众议院议员亚当·希夫(民主党)主持调查的“希夫备忘录”,试图对“努尼斯备忘录”进行反制,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理想。
一场博弈:这一步棋,民主党晚下27天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5日消息,主笔人希夫议员和FBI方面曾进行多次商讨,对该调查文件中“敏感部分”进行涂改,最终确立的版本在获白宫批准后,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终于于24日在官网上,将“希夫备忘录”(为了和共和党备忘录区分,该备忘录也可称为民主党备忘录)公诸于世。
希夫备忘录,图自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网站
“希夫备忘录”的存在,就是为了反驳有关“FBI、司法部滥用职权,对特朗普团队进行法外监听”等指控。
1月29日选择公开的“努尼斯备忘录”先行一步,用仅4页的报告形式,瞬间让特朗普在“通俄指控”中“咸鱼翻身”:FBI调查立场党派化、越界执法;司法部滥用职权,监听特朗普的合法性遭到质疑。
特别是“司法部滥用职权”一条,由于矛头直指“通俄特别检查团”中的几个头号人物,这个“努尼斯档案”实则敲山震虎,为特朗普反将一军。
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左)和“通俄”特别调查检察官穆勒(右)在共和党备忘录中被间接“点名”
如此情形,本是第一时间就该公布的民主党备忘录,却被告知“内容过于敏感”,而硬生生被拖了27天。这期间,联邦调查局副局长安德鲁·麦凯布辞职,司法部副检察长布兰德下台,联邦调查局长克里斯托弗·沃雷地位岌岌可危。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民主党人可谓是“晚了一步,受了重伤”。
麦凯布1月29日离职 图自POLITICO
你说是,我说否
在这份长达10页的“希夫备忘录”中,民主党人实际上就干了一件事:共和党人怎么说,他们就去证明对方是错的。
备忘录花了大量的篇幅,集中对两个“疑点”进行了证实:一是FBI的调查并没有被那份“党派化报告(斯蒂尔卷宗)”牵着鼻子跑;二是针对特朗普团队申请、延长外国情报监视法搜查令(FISA Warrant)的全过程,合理合法。
我们还是一项项来说。
首先是“斯蒂尔卷宗”,也就是其内容包含“黄金浴”的那份“特朗普通俄罪证”。共和党人的报告中称,这份卷宗实则由希拉里竞选团队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出资购买。FBI对于特朗普“通俄”的初期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斯蒂尔卷宗”的内容,故调查立场涉嫌“党派化”。
斯蒂尔卷宗 图自Buzzfeed
民主党人通过两点反驳:这份报告直到2016年9月中旬才出现在FBI调查团队的办公桌上,而有关“特朗普通俄”的调查,早在7周前就开始;FBI对卷宗主笔斯蒂尔(前英国间谍)的“政治意图”剖析明确,在对特朗普前竞选团队外交政策顾问卡特·佩奇(Carter Page)的监听中,FBI并没有参考该卷宗。
然后就是FISA搜查令的问题。“努尼斯备忘录”指责司法部、FBI申请对特朗普团队的监听,以及随后的三次延长搜查令的操作过程“不合法”、“不道德”、“不专业”。
亚当·希夫 图自CFR
民主党人则回击,称搜查令的申请凭借的是“几个独立的信息源”,并非共和党所述依赖“斯蒂尔卷宗”的内容或克林顿竞选团队的资金提供,只是“在调查结果上殊途同归”;除此之外,“希夫备忘录”表示调查团队明确知道斯蒂尔的调查有“刻意诋毁特朗普”的嫌疑,因此,司法部在申请FISA搜查令时,信息公开透明,刻意“避嫌”。
可以看到,最终的备忘录版本,内有涂改的部分很多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乾昂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
印航回应改成“中国台北”:外交部指示
-
“为什么美国不直接入侵委内瑞拉呢?”
-
“美关税清单200多亿由外资生产 美企占相当比例”
-
英媒在美独立日发文 美国人上去就怼
-
只是觉得好玩?男子在上海地铁多次点火烧纸被刑拘
-
日本老牌女子大学将招收男生:只要内心是妹子就行
-
最近美国高官吃个饭真是坎坷
-
亲妈把孩子罩在凳下打麻将?警方回应来了
-
有这样一个“阴谋论”在美国疯传…
-
我,默克尔,不慌了!真的吗?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