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钟:一季度的财政赤字来的太晚,规模太小关键字: 财政赤字政府税收供给侧基建投资社会保障建设【文/ bet365苹果版专栏作者 金钟】 就在这几天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时刻,中国财政部网站的一则消息却引起了大家的议论纷纷: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政府财政上出现了一个1551亿元的财政赤字。根据专家的介绍,我国财政赤字一般出现在下半年,在第一季度就产生赤字,这是二十来年没有发生过的情况。 先亮观点:我认为这财政赤字来的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了;赤字规模不是太大,而是太小了。 财政赤字就是政府支出超过了政府税收,根据财政部的数字,今年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66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917亿元,同比增长21%。从财税收入方面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实际上还是超过去年第一季度的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但是由于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更大,所以才会出现赤字。 联想到前两天出现的另一则新闻,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速度是6.9%,超过去年第一季度6.7%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看起来,政府开支的高速增长也在第一季度GDP里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从目前对于财政赤字问题的诸多评论来看,大家普遍对于这么早就产生赤字的情况感到担忧,担心今年后面三个季度的国内经济境况会更加困难。但是,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个财政赤字中固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先说这个财政赤字中的正面信息。中国经济从过去几年到现在一直处在转型之中,一个是要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一个要加速扩张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将国内企业的高额债务负担缓慢减低。而实体经济的困境加上货币政策的宽松,造成了部分资本市场的泡沫,比如一二线城市的疯狂房价。 在经济出现暂时的困难的时候,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作为缓冲已经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一个常识。但是在中国来说,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很多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实施。而在主要税源都被中央政府掌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能更多的依靠土地财政和发债。而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又被许多人认为是造成现在房价畸高,房地产行业独大的罪魁祸首之一。 而房价泡沫的不断增长,既抬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又从实体经济中抽取资金,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减少了地方政府原本就不多的税源,迫使政府对土地财政更加依赖,这就造成了许多地方的地方经济不断恶化的一个怪圈。 因此,由掌握了主要税源和具有更好发债能力的中央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产生更大的财政赤字来承担更大的经济缓冲的作用,是打破这个地方经济对于土地财政和房价依赖的怪圈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财政部第一季度的财政赤字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第一季度的财政赤字,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来看。用当前的流行语来标示,财政支出是宏观经济的需求侧,财政收入是宏观经济的供给侧。 以提高财政支出为主的手段造成的财政赤字,即需求侧的财政赤字,又可以分成两个大致的资金使用方向:政府投资和公共福利。过去,我国的财政支出更多的集中在政府投资上,尤其是基础建设投资(高铁,高速公路),使我国部分地区的硬件设施已经超过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水准。 这种基建投资可以集中力量建设大工程,而且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带动效应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直接受益部门集中在建筑工程、钢铁、水泥等重工业,污染比较大,能耗比较高。目前这些行业的泡沫可以说也达到了一个危险的水平。   世界粗钢产能截至2015年达到23亿吨,似乎比实际需求高出5成以上。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进行供给侧改革是这两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而我国在社会福利如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才刚刚开始加速。在硬件日益完善的今天,这方面的支出对于提高大家生活质量的效果很明显:大家对于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父母养老难的怨气积累已久,社会新闻中关于医闹、学区房的新闻往往能成为焦点就是明证。但是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开支对于提升GDP的带动效应可比基建工程小的很多了。 通过需求侧的财政政策拉升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我国政府的强项,但是这一类政策有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政府主导的开支项目往往“隐含交易成本”比较高,或者直白的说容易滋生腐败。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省的交通厅往往都是官员落马的重灾区,有些地方是接连几任的交通厅长都最后锒铛入狱。 当时建成一条高速公路带来的社会效益应当远远大于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成本。但是今天这种成本效益的计算是否还适用恐怕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年1月3日,财政部官方网站转载《经济日报》文章,指出今年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生保障的支出 我国第一季度的财政赤字中,政府收入和支出都有大幅度增长,很多人只重视了支出一侧的高增长,担心经济发展对于政府投资的依赖太重。实际上大家忽视了收入一侧即供给侧的14.1%的增长,其中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综合起来的增长速度更是接近了20%。这就是我看到的财政赤字里面的问题:我国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太重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全球200多处机密坐标外泄,美英法俄都被它坑了!
- 
									  美媒鼓吹慈禧是中国女权先锋,为了啥?
- 
									  北约峰会刚开始 特朗普就先批了德国:你们就是俄国人的俘虏
- 
									  “尼加拉瓜之春”持续85天已超300人死 学生领袖很感慨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快讯
-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