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荻:中国“走出去”,挤压了世界发展?
关键字: 中国走出去对外投资新自由主义中国经贸扩张中国因素金融投机化【文/bet365苹果版专栏作者 卢荻】
【作者按:原稿为英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意在厘清中国“走出去”迄今的主要特性和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下篇讨论并反驳所谓“中国‘走出去’具有帝国主义特性”的论调。本文为上篇。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陈硕颖博士的翻译,惟作者已就翻译稿做了相当程度的文句和内容修改,文章责任自当由作者承担。】
中国“走出去”,怎么走了?
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还是投资的主要接收国与输出国。近年来,中国还倡议启动了一系列旨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国际合作机制。所有这些动向都引发国外广泛关注中国“走出去”的性质和影响:中国的这种“走出去”是不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内在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又是什么?中国“走出去”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现存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批判中国的“走出去”,认为中国的对外经贸扩张从两个方面损害了世界发展:其一,中国的出口挤压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空间;其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削弱了世界范围的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与这个论点密切相关的,是一个论点更加根本的判断,即是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基本上已经是新自由主义化了。
要应对上述这些观点,既需要实证分析,也需要理论澄清。下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其一,所谓“挤压论”有一定的现实根据,但其原因不在于中国,不在于中国的经贸扩张;其二,所谓“削弱论”并没有现实根据,因为中国经贸扩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而非对劳工的(超)剥削。
外贸大膨胀的特征
从2009年起,中国(因为数据一致性考虑,本文仅指中国大陆)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4年,中国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而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占9%、4%和8%。2014年,就进出口总额而言,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全世界的份额分别是11%、11%、4%和7%。如果将经由香港地区进行的间接贸易计算在内,则中国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为14%,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为13%(数据来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和亚洲发展银行《亚洲太平洋地区关键指标》)。这些数字无不显示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国际贸易有三个特征值得关注:
其一是贸易增长。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的出口和进口都展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从表1(如下)的数据可推算,1980至2000年间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4.0%,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2.9%;2000至2014年间,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跃升至17.4%,进口年均增长率跃升至16.7%。2014年的贸易顺差额为382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3.7%。该比值于2015年进一步上升为5.4%,在世界主要贸易体中,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表现。
其二是贸易平衡。除了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前十年里有持续的贸易赤字之外,中国自1990年代初以来一直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即便在2005至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持续和快速升值的情况下,中国依然保持了可观的贸易顺差。根据世界清算银行的数据,在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中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6%,实际有效汇率(以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则升值54%。
其三是出口和进口结构。工业制品出口比其他种类出口品的扩张速度快得多,工业制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50%上升为2014年的95%。相比之下,工业制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只是微弱增长,从65%上升为67%。“机械与运输设备”贸易项下的出口增长最快,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5%上升为2014年的46%。该贸易项的出口对进口的比率从1980年的0.16上升为2014年的1.48。在各个制造业行业中,“机械与运输设备”不能归类为劳动密集型部门,因为在整个改革开放时代,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基本上都是持平。
从世界范围看,这三个国际贸易特征几乎为中国所独有。这些特征意味着,中国的国际贸易扩张,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的大膨胀,既无法用汇率操纵来解释,也无法简单地归结为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生产率增长和产业升级可能是远比这两个因素重要的驱动力量。
图1. 中国商品进出口金额 (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6年1月16日登录获取。)
与对世界贸易总量扩张相伴随的另一个现象,是图1所示的,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增长更加显著。在2000至2014年期间,中国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即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经济体)贸易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3%,相比之下中国与发达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贸易额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5%。不仅如此,中国对发达经济体一直是贸易顺差,对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则一直为贸易逆差。中国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大量进口初级产品导致了这种贸易不均衡的局面。
图2. 国际贸易条件(1980 = 100)
(数据来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5年11月9日登录获取。)
与此同时,正如图2所示,在2000至2014年期间,中国的国际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比率)持续恶化,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条件总体上而言则大为改善。在1998至2013年期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大幅降低32%,同期发达经济体总体的价格贸易条件只略微降低6%,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部发展中经济体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大幅提高了35%。
- 原标题:卢荻:中国“走出去”,挤压了世界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雪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