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鹊桥”出征,呼唤嫦娥!中国成功发射人类首个月球信号中继星关键字: 鹊桥嫦娥四号嫦娥四号中继星5月21日5点28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升空。卫星由火箭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拍摄:我们的太空 吕炳宏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陪伴地球已经超过45亿年。它对地球地轴指向、自转稳定、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着巨大意义。可以说,离开了月球,地球根本不会是今天这种光景。 1.人类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由于地球强大引力的影响,月球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地球将它的自转周期减慢为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完全一样,也就是潮汐锁定。 在这种效应下,身处地球的人类基本永远只看到月球的“正面”,只能在月球的天秤动效应下(月球轨道是椭圆,在轨道不同点的公转速度不同,月球自转也相对地球轨道面有一定倾角)看到月球“背面”一小部分(积累下来的极限是18%)。但总体来看,人类是无法看全月球背面的。   人类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的月球正面(左)和看不全的背面(右)(图片来源于NASA) 即便到了载人航天时代,由于月球整体的阻拦,背面成了地面通信的禁区。在过去的60年内,人类已经发射了超过百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65个月球着陆器,但仅有非载人的环绕月球轨道器和载人的阿波罗8/10/11/12/13/14/15/16/17看到过月球背面,没有任何一个能够实现月球背面的着陆。 也正因如此,人类关于月球背面的阴谋论和谣言甚嚣尘上,外星人基地、纳粹残余、月球人家园,这些甚至广泛出现在各种科幻作品中,各种演绎充满想象力。月球背面甚至得名“月之暗面”(尽管实际上背面也能被太阳照到,只是人类看不到而已)。 为实现月球背面的探测、登陆与研究,就必须把信号传递到那里。现在这个方案就是中国嫦娥四号登陆信号中继星,人类历史上首个,妥妥的。 2. 信号中继卫星,是什么? 相信大家也可以想到:载人飞船环绕地球运行时,90分钟左右就能绕地球一周,如果到地球背面时,该怎么联系? 主要有三种方案: 1.全球布网测控站,但需要世界范围内都买单的强大政治影响力,还有海洋无法建站因素,显然很难; 2. 建立移动测控站,比如我国前后7艘远望号测量船中的2艘左右会在火箭发射时驶入大洋,但显然每次都航行到地球另一侧不现实; 3. 在太空中建立信号中继卫星网络,它们运转在距离地面35786千米高的轨道,与地球自转同步,只要3-4颗足够覆盖全球,它们就是“天眼”,但技术难度显然最高。 第三种提到的就是信号中继卫星,它们的功能就是接收、加工、转发其他卫星的信息,换句话说:“卫星的卫星”。拥有这个技术的国家/地区有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但目前处在完整工作状态下的中继卫星通讯系统中,仅有美国和中国能够实现全球覆盖。 举个典型的例子,2003年,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太空,彼时他只能在飞到中国附近卫星测控站时才能与地球联系。无论是跟国防部长通话还是跟家人问候,一次大概5分钟就必须草草结束。   王亚平授课是通过天链一号系统(图片改编自中新网) 而到了2013年神舟十号,王亚平就已经能在太空中实现51分钟的太空授课,期间飞船绕了地球大半圈。到了神舟十一号,景海鹏和陈冬已经能看地面电视直播了。 他们依赖的就是我国覆盖全球的四颗信号中继卫星,天链一号。 3. 为了嫦娥四号,咱也送一颗中继卫星去月球? 为探测月球背面发射信号中继星,在1960年代NASA准备阿波罗登月项目时就有提出,直到任务结束也没有被立项。现在最多的应用是在众多火星轨道器上,它们既探测火星,又为地面上的火星车和着陆器中继信号。 嫦娥四号将在年底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足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既然月球挡住了背面,为了给嫦娥四号和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信号转发服务,它的信号中继卫星需要提前出发准备,这自然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   嫦娥四号信号中继卫星带有一个口径4.2米的伞面天线 (图片来源于吴伟仁等,详见注1) 在2018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这个中继卫星被命名为“鹊桥”,想必这个名字的典故和来历,不需要补充了。 不过不同于大型的天链系列卫星,鹊桥使用的是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100卫星平台,这是一个微小卫星通用平台,因而鹊桥也的确“身轻如鹊”,只有包含燃料也仅有几百千克。 为了稳定在遥远的深空同时保证对地月通讯的稳定,鹊桥必须定位在一个叫做地月拉格朗日二点的位置附近,选择一条独特的Halo轨道。在此前2014年的嫦娥五号T1测试飞行器已经验证了相关轨道转移和控制技术。 拉格朗日点又叫做平动点,对于两个天体而言,它们的综合引力影响在这些点(共计5个)达到平衡,那么航天器处在这个位置附近的Halo轨道时将会相对两个天体几乎静止。拉格朗日二点就是引力平衡、在较小天体外侧的点,在月球背后。因此,选择这个点有三个重大优势: a. 随着这两个天体一同运动并与二者处在几何关系几乎不变的状态; b. 两个天体引力平衡,卫星所需要的轨道维持燃料极少; c. 没有天体遮挡,一直暴露在日照之下,太阳能丰富。   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轨道关系 (图片来源于吴伟仁等,详见注1) 因此,对于设计寿命5年的信号中继星而言,它能够轻易稳定在这个轨道数十年,足够中国、乃至叶培建院士提出的也可以帮助其他国家类似月球背面任务使用。 在2018年底,嫦娥四号抵达月球背面时,这个鹊桥“天眼”将会执行任务的指令发送、信号中继、数据下载等功能,成为链接地球与月球的“鹊桥”。 标签 嫦娥- 原标题:“鹊桥”出征,呼唤嫦娥!中国成功发射人类首个月球信号中继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孙武
- 最后更新: 2018-05-21 09:41:11
 作者最近文章“鹊桥”出征,呼唤嫦娥!2018-05-21为什么没人能准确预测天宫一号的落点2018-04-04PS技术最强的组织就是NASA了2018-04-01外媒渲染天宫一号坠落会伤人 这个“高级谣言”怎么破2018-01-15中国航天员为什么都是军人,而不是博士、科学家?2017-10-13- 
		  联想手机国内销量两年下降超九成 仅0.4%占有率2018-05-21 09:39
- 
		  国产大飞机发动机验证机首台整机点火成功!2018-05-20 21:06 中国大飞机
- 
		  “天眼”升级:安装首台19波束L波段接收机,巡天提速五倍2018-05-18 10:11 科技前沿
- 
		  我国明年进行太空3D打印试验2018-05-18 08:30 航空航天
- 
		  除了芯片,这个技术也要看外国人脸色2018-05-18 07:29
- 
		  聚焦八大主题!伦敦科技周首次中国行上海站启动2018-05-17 21:28
- 
		  华为wireless X实验室总裁:用无线构建天空物流和交通2018-05-17 17:57
- 
		  日媒:中芯1.2亿美元下单最先进光刻机 相当于去年利润2018-05-17 17:30 科技前沿
- 
		  联想副总裁:6月是5G标准制定关键节点,不要伤害团结2018-05-17 13:00 IT新浪潮
- 
		  美国国会“车轮战”后 扎克伯格将再赴欧洲接受“拷问”2018-05-17 09:4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密集发布 16专项经费51亿元2018-05-17 09:35
- 
		  我国大宗作物用种全部实现自主选育2018-05-17 08:23 科技前沿
- 
		  我国核心工业软件领域:智能制造的“无人区”2018-05-17 07:58 科技前沿
- 
		  华为诉三星交互技术方法专利侵权获赔八千万2018-05-16 22:22
- 
		  中央财政首批2200万助港科研资金已到位2018-05-16 17:42 香港
- 
		  抗议谷歌为五角大楼开发AI技术 十余名员工集体辞职2018-05-16 11:30 谷歌
- 
		  我国自主卫星电话商用放号 打破对海外依赖2018-05-16 10:22 科技前沿
- 
		  “月宫一号”志愿者出舱:带你品尝来自月球的味道2018-05-15 11:54 航空航天
- 
		  科学家终于看清水分子中氢原子位置2018-05-15 08:44 科技前沿
- 
		  这款自主研发新药上市,适用于80%的肺癌2018-05-14 21:00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