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实:中国应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关键字: 双一流双一流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211高校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文/bet365苹果版专栏作者 徐实】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刚公布的名单立刻获得了舆论热议,因为“双一流”的出现意味着耳熟能详的“985工程”和“211工程”从此走进历史。
进步
“双一流“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底启动。“985工程”源于1998年5月,目标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校入选的标准比“211工程”更为严格。此后,国家通过实施“985”、“211”工程建设,显著提高了一批高水平大学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正因为如此,“985高校”、“211高校”的概念才会深入人心,某些用人单位甚至将其学历作为筛选应聘者的硬性标准。
但是“985”、“211”工程建设也存在饱受诟病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激励和退出机制,使得“985高校”、“211高校”事实上成为被严重固化的头衔。“985”、“211”工程建设在启动之后很快就关闭了评选的大门。这意味着,没有入选这些工程的大学,就算以后做得再好、再怎么努力,也没法得到同等的重视。另一方面,入选这些工程的大学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很多特别照顾,没有退出机制则意味着“世袭罔替”。这种头衔乃至身份的固化,自然不利于在高校之间创造平等竞争的氛围。
与“985”、“211”工程这些历史概念相比,“双一流”建设至少有以下这些进步之处:
1. 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
2. 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4. 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主要是为了督促被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原“985高校”绝大多数进入一流大学A类,被评为一流大学B类的只有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看来它们真要当心了。
5. 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评选“双一流”涉及大量高校和具体学科,细节上的瑕疵在所难免。名单公布之后,很快就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问题,例如:
重庆大学被评为一流大学,却没有一流学科。东北师范大学有6个一流学科,却没评上一流大学。以临床见长的医科大学“全军覆没”,甚至包括医学龙头老大协和医学院。电子科大的电子并不是一流学科。复旦大学的一流学科竟然有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相关专业反而没评上。复旦大学在业内颇有影响的新闻系反而没评上一流学科——盈亏相抵,复旦大学也没算赚到。…… ……
“双一流”的评选结果纵有瑕疵,其机制设计毕竟提供了修复的机会。“双一流”建设以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名单会定期动态调整。这次没有评上,下次可能会评上;这次已经评上,下次未必会评上。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真正公平的竞争机制,防止某些高校和学科不思进取。
差距
既然“双一流”建设已经上路,我们倒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此次入围的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的水平还有哪些差距?找准了问题所在,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迅速提升建设水平。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不在于学生素质,而在于培养研究性人才和科研管理的制度。
在中国巨大人口基数和严格选拔机制的共同作用下,A类一流大学本科生的素质完全称得上世界一流。想想看,一个高考大省一年10万多考生,清华可能也就录取七八十个,录取标准甚至超过“千里挑一”。哪怕是哈佛、斯坦福这些美国名牌大学,也没有这么严格的录取标准。
清华、北大、中科大等中国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在学业水平上足以把美国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碾成渣。近十几年来,很多美国教授都非常喜欢招收这些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做自己的博士生,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扎实,工作起来吃苦耐劳,表现出的斗志和干劲还真不是一般美国学生能比的。众多美国教授的态度其实已经证明,中国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其实,美国名牌大学也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学生——水至清则无鱼,不然学费从哪里来?美国顶级大学里,诸如艺术史、文学之类的“养老院”专业,说穿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富家子女混文凭的。当然,倘若美国名牌大学里面全都是这些花瓶,那早就与“世界一流”无缘了。真正为美国名牌大学撑起门面的,恰恰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和科研管理的制度。
先说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制度。中国一流大学的本科生教育非常成功,但是研究生教育却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某些大学下属的各个学院,每年招收大量研究生,然后强行摊派到各个教职人员手下。对于教职人员来说,门下学生众多未必是件乐事,“人多力量大”在学术环境下可真不一定成立。
不了解高校事务的朋友恐怕很难想象,在安徽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这个级别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导师们竟然还要为硕士生论文的逻辑是否合理、段落衔接是否通畅这种低层次的问题操心。春夏之交对导师们来说是比较不好过的,因为短时间内要修改大量惨不忍睹的论文、努力保障学生们毕业。这个工作负担有多重呢?一个副教授门下有二十来个硕士研究生,实属家常便饭。以此推算,每年就得毕业七八个硕士,于是春夏之交几乎就在敲键盘中度过了。
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对于教职人员而言,不仅难以形成科研活动的助力,反而分散了大量精力、成为科研活动的负担。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粗制滥造的学习经历导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扎实。长此以往,就连用人单位对于研究生的期待值都降低了。例如,许多生物制药企业在重要职位的招聘中,明确要求应聘者拥有在发达国家取得的博士学位,而不倾向于聘用中国大学培养的生物专业博士。这种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市场的反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这个时候德防长还要捧美踩中俄 美主持人都听不下去了
-
你往哪儿瞅?
-
麻疹免疫率跟非洲一样!意民粹助长疯狂反疫苗运动
-
全球200多处机密坐标外泄,美英法俄都被它坑了!
-
美媒鼓吹慈禧是中国女权先锋,为了啥?
-
北约峰会刚开始 特朗普就先批了德国:你们就是俄国人的俘虏
-
“尼加拉瓜之春”持续85天已超300人死 学生领袖很感慨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