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媒:中国没必要“恢复”任何王朝,现代化也不等同西化
在中美贸易战和军事关系阴云密布之际,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展开任内首次中国之行。过去一个月内,马蒂斯屡屡发出批评中国的声音,曾宣称“中国正试图复制明朝模式以改变国际秩序”。美国《外交学者》26日发布《中国和平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一文进行反驳。[全文]
-
英铁路私有化弊端多 英记者:看看人家中国速度
说起私有化后的英国铁路,早已和“老旧”、“昂贵”、“服务差”等字眼牢牢绑在了一起,民众日常吐槽和呼吁“重新国有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上周,英国一档辩论节目也就此问题再次展开了吐槽。一位嘉宾更祭出了福建龙岩火车站大改造的例子,字里行间透露出羡慕“中国速度”的意味。[全文]
-
“10年前,两年西方工作经验相当于在中国干5年,但现在…”
2005年开始,英国《金融时报》上海分社现任社长吴佳柏(Gabriel Wildau)成为来华寻找发展机会的外国人之一。6月15日,他在该报刊文讲述了自己十几年来,在中国工作生活的感触以及亲眼目睹的巨大变革。吴佳柏在文章中介绍,13年前,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海外梦”来到中国发展,那时拥有外国人身份,常常会受到不一样的对待。文章称,现如今,正如中国经济越来越多地靠内需驱动,而不是生产商品出口到较富裕的国家一样,外国人曾经享有的“不劳而获的地位与特权”也正在逝去。[全文]
-
日媒:日制造商看走眼曾高估东盟,眼下回流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于是在21世纪初,大量日本制造商选择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转而把东南亚新兴经济体作为海外投资的“大本营”。然而昨日(12日),有日媒刊文称,这一现象已经发生了转变。“东盟以前被高估了,但不会发生第二次”,这些一度“看走眼”的日企,正渐渐回流中国。[全文]
-
美媒:国外科学家原本要去美国寻梦,结果投奔中国
美国一直以来是科研人员寻梦的地方,而近年来,中国对科技的重视和发展导致了美国科学家的“出走”。《华盛顿邮报》3日发表了《中国不断挑战着美国在科学领域的主导地位》的文章。文章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走向中国,在这里建立实验室,进行研究。中国给出的待遇是很多科研人员无法拒绝的,这里有丰厚的签约金、有保障的科研经费、充足的技术人员、大量的科研机会,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文]
-
美媒:中国女性新饰品,6块腹肌
“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暴露身材的夏天又来临了。正如人鱼线是男性荷尔蒙的象征一般,如今,恰到好处的肌肉正成为世界各地女性的时尚标配。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姑娘,也加入了健身大军。此事被美媒看在眼里。昨日(30日),CNN新闻撰文称,中国女性也开始以体魄强健为美,她们有了一件热衷的新饰品——六块腹肌[全文]
-
复制中国移动支付,为什么会成为美国金融业噩耗?
据彭博社23日报道,中国或将主导消费支付的未来设计。与西方的传统支付方式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便宜且便捷。[全文]
-
-
· 外媒看中国 ·
中国崛起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上至高层动态,下至社会民生,中国的一举一动无不成为外媒烹调的材料。但有些西方媒体仍戴着有色眼镜冷嘲热讽,尽情添加佐料,一道正宗中国菜最终烹调为不中不西的怪味菜。这道菜呈给外国普通民众,还满以为是正宗美味的中菜,这样美丽的误解,实在令人遗憾。(Shanghai Daily的Global Lens on China栏目是本专题合作伙伴,链接http://www.shanghaidaily.com/opinion/global-lens-on-china/)
-
北京精英如何看世界?(附赠西方读者留言精选)
北京的精英们是如何看待当下这个世界的呢?4月28日上午,我参加了“2018中国与世界思想对话会”。在过去25年里,我曾多次在中国参加此类活动,上个周末的这场对话会可以说是与会者在表达观点时态度最为坦诚的一场。[全文]
-
要求BBC男女同工同酬,格雷西你真的“同工”了吗?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中国总编辑凯丽·格雷西因为抗议自己所在单位的“秘密且不合法的薪资结构”,宣布“不能再和他们合谋”,从而辞去了在北京的职务。经常把某位中国异见人士塑造为“英雄”的格雷西,这一次自己化身成了“异见人士”。[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