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Opinion more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扶贫为何失败了
纽澳政府不敢碰触土著居民的“错误文化”,其实也是对土著居民缺乏关怀和尊重的表现,就好像一个医生戴着手套给贵妇把脉一样,表面很尊重病人,其实是对病人不负责,架势有了,其实却没有效果。[全文]
-
“冰花男孩”想看城里孩子上学,但有些事他不知道
B县某城郊中学,2016年对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初一学生共有303人,语文和数学加起来超过120分的仅有39人,这意味着语文和数学都及格的还远远达不到39人。这个中学还地处城郊,基本上算是除了城区中学以外最好的中学了,其他乡镇的成绩可想而知了。[全文]
-
为什么农民要争当贫困户?
政府往往以财产状况和经济收入高低来衡量农民家庭贫困程度。问题在于,农民往往是根据自身的支出状况来理解贫困。有的农户虽拥有商品房,而平时生活非常拮据,甚至入不敷出。这些农户认为自己应该获得贫困户资格而未得,从而引发他们的不满。[全文]
-
辛苦但幸福,我在南疆和田当驻村干部
今年,我参加了自治区团委的“访惠聚”工作,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夙愿,来到了新疆和田这心往神驰的地方。驻村这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生命体验和相互学习的过程。 农村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反恐维稳的最前线,驻村干部的价值在于干实事。[全文]
-
这几年为什么很少提“希望工程”了
在贵州铜仁市参观时,宣传部的一位干部告诉我,全市2014-2015年两年间建成了2005所山村幼儿园,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3年的45%提高到2015年的85%;农村孩子交六七十块钱,就可以在幼儿园呆一学期,还包括每天一顿免费午餐。[全文]
-
“脱贫攻坚”为何没能成为舆论热点
中国的不少媒体人与学界人士常比企业老板带有更多的“血汗工厂”的气质。日常摆出为民请命的架势,抱怨政府忽视民生,但是一到具体实践,却对政府做的有利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甚至还主动制造舆论,误导或诱使政府去做损害民生的事情。[全文]
-
“脱贫攻坚”为何成不了舆论热点
商业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连形式上的热情都没有,对脱贫攻坚的反应始终很冷淡,尤其像财经类媒体,竟然也很少涉及这一话题,好像将近一亿人的脱贫与经济、与“财经”无关似的。因为它们深受“新自由主义”教条的影响,崇尚“小政府大社会”的逻辑。[全文]
-
第一书记下乡,碰见个强势的村书记
在村两委班子中,深度贫困村书记老肖非常强势,其他干部都得按照他的安排来做事,如果外来驻村的干部没有一点手腕,也会被他指挥的团团转。就像很多来村里挂职的省委某部门干部,都被老肖打发出去要项目了。2017年,新来的第一书记老余明显感觉到了老肖的这种风格……[全文]
-
实现“两个一百年”,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
三百年来没有哪个重要国家是按照当时的所谓“主流”理论发展起来的。我想,根本原因就在于,“脱嵌”后的经济学理论已经远离社会真相本身,而社会本身无比复杂,经济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或者“市场的”表现,而是一套综合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文]
-
实地调查| 在中国,什么家庭更容易成为贫困户
由于屋里屋外实在无法下脚,关民也找不到一条没有落满灰尘的凳子来,第一书记忙着为他打扫卫生,帮他把门前厚达三公分的树叶粪肥铲去,再将他扔了一地的烟头扫开,书记一边帮他打扫,一边告诉他,“扶贫不扶懒,你这样可不行”。[全文]
-
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怎样才能越走越宽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旨在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全文]
-
在基层做扶贫干部是怎样一种体验
很多扶贫干部都讲到了那种懒汉带来的困扰,有的送东西到贫困户家中,他都不会帮忙拿一下;有的想要什么东西,拿起电话就给扶贫干部要;有的明明有手有脚,身体健康,但是就是不愿意劳动,扶贫干部着急的要死,这些人生活的怡然自得……[全文]
-
精准扶贫不是难在扶贫,难在精准
农村基层事务往往具有极强的偶发性、不规则性、连带性、模糊性、非原则性、细小琐碎性,这样的细小琐碎的事务甚至很难分清对错,更无法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能否及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细小琐碎事务是基层治理好坏的关键。[全文]
-
土豆和芒果 如何成为缔造经济奇迹的英雄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两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塞勒斯汀·孟加,向主流理论发起了挑战,他们精心绘制了一幅可以在发展中世界的任何地方创造共同繁荣的务实路线图。在这些小故事中我们会看到,沿着这个务实路线缔造过经济奇迹的英雄不是别人,却是小小的土豆和芒果。[全文]
-
关于扶贫,第一书记说了些“不能上报的事”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扶贫”“精准扶贫”等词汇的提及率高了很多。大年初一去老祖宗家拜年时,恰巧碰到一位杨姓远房表叔,杨叔今年就任我们县y乡s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主抓精准扶贫,事迹还被媒体多次报道。在家人面前,杨叔讲了很多“不能上报的东西”,帮我们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乡村图景。[全文]
-
农民变“刁民”,仅仅是个人问题?
国家或工程队给了高额补偿,这个索要高价的农民就成了英雄,有本事,围观农民很快也学会当钉子户索要高价。这样一来,国家很快就发现,为农民做好事,其实不好做。国家做的好事越多,农民越是变成了“刁民”,惠民工程不仅未能收服民心,反而引发种种问题。[全文]
-
《纽约时报》6000余字写庙庙湖村,很巧我就驻在村里,发现……
移民搬迁是宁夏“西海固”农民脱贫的必然选择,政府明明给每户建了占地近300平米如别墅般的院落,怎么在《纽约时报》记者口中就成了难民营?如果这都算是难民营了,那美国岂不是8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难民营之中?[全文]
-
A股扶贫有那么可怕吗?
证监会一则扶贫意见,没想到引起市场轩然大波。不仅仅股市表面上以大跌表示受了惊吓,复旦教授谢百三在9月12日和9月15日连发两文,表示吓坏了,并炮轰证监会主席“违反国际惯例乱来”等待。A股扶贫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全文]
-
没有情感投入,就谈不上精准扶贫
杨改兰案中,当地干部明知杨家存在较严重的内部矛盾,却没有积极介入,而是作壁上观,无视杨家情况,以民主评议这种简单粗糙的方式取消了杨家的低保。他们虽然做到了法治,却没有做到党对群众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全文]
-
甘肃自杀事件:贫困山区村干部怎么看
近日有媒体报道,甘肃临夏一年轻母亲先后让四个孩子服毒,然后自己服毒自杀,丈夫随后也服毒自杀,一家六口全部身亡。据说,服毒的理由是三年前低保被取消,家中过于贫苦无以为继。互联网上,众说纷纭,而本文作者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村干部,是这样看的。[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145个贫困县扶贫审计:资金被骗取套取仍有发生
-
习近平提出的这份中国方案,不少国家想学习借鉴!
-
半月谈:朝上头哭穷在下面摆阔,基层政策攀比消耗了谁的资源
-
上海长宁“筑爱圆梦”公益启动 bet365苹果版“博爱图书”共建
-
儿女不孝致贫 扶贫干部帮还是不帮?
-
中纪委曝光6起扶贫问题 有人侵占特困人员补助金
-
甘肃扶贫路新进展:中核暂停中核西北公司供应商资格
-
泰国公主到贵州:吃面喜欢放老干妈
-
甘肃省交通厅:5月1日前完成扶贫路隧道维修加固
-
甘肃媒体:甘肃官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得莫名其妙
-
侠客岛:不大可能在开放社会发生的,怎么就发生了?
-
甘肃回应扶贫路刷层涂料就算整改:6人停职,立即启动问责
-
投资16亿扶贫路,怎么就变成了“危险路”
-
中国所有央企都是它的股东 谁这么牛?
-
贫困户沉迷麻将 威胁“我不脱贫你们交不了差”
-
“搁浅”258套别墅赠送方案出炉:抽签
-
人社部、扶贫办:零就业贫困户至少一人就业
-
刘强东的小目标:让平石头村村民平均收入翻一番
-
兰州拉面多赚钱?北京一小店年入近200万
-
国务院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一人6万花得值
-
-
· 扶贫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