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不我待
7月8日,《人民日报》05版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时不我待》为主题,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等人的署名文章,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让高校成为培养科技人才的沃土”和“打造支撑科技发展的产业链”等方面出发,就如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展开讨论。[全文]
-
我国科学家发现这个基因:影响欧亚人群肤色变浅、适应寒冷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同时调控现代人肤色变浅及适应寒冷的基因。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全文]
-
丁肇中:中国科学家有成绩就升官 是误入歧途
据中新网7日报道,暗物质来源将在2024年取得决定性结果。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7月7日在访问山东大学时透露了AMS(阿尔法磁谱仪)项目最新研究预期。[全文]
-
敏感时期 小米再提明年进军美国
据路透社3日报道,小米正在推进2019年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小米方面透露,与美国的关系应当能帮助其免受其他中国手机公司所遇到的政治阻力。[全文]
-
从电子产业看中国企业如何取得反围剿的成功经验
和2017年的苹果全球200大供应商相比,在全球电子产业链的价值体系中,中国公司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升。2018年和2017年供应商变化情况显示,中国进步最快,美国供应商数量减少最多。中国在所有的领域都开始有了成形的竞争对手。[全文]
-
“芯片是急不来的,股市为了圈钱夸大太多”
任正非表示,今年还要买高通5000万套芯片。他还表示,我们也要加强基础研究的投资,希望用于基础研究费用从每年总研发费用150~200亿美元中划出更多的一块来,例如20%~30%,这样每年有30亿~40亿美元左右作为基础研究投入。[全文]
-
“每年花超1亿美元买扫描电镜,国产只占10%”
目前我国科研与工业部门所用的扫描电镜严重依赖进口,每年我国花费超过1亿美元采购的几百台扫描电镜中,主要产自美、日、德和捷克等国。国产扫描电镜只占约5%—10%。[全文]
-
“银行电信电力等,不会考虑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
有一天你去银行取钱,惊喜地发现:由于系统故障,你的账户显示着马云的数据……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非常可靠。网上买火车票,或者将照片上传云端,你都离不开它。 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丰厚利润,一直被甲骨文为首的几家美国公司瓜分,中国产品望洋兴叹。[全文]
-
中国新型催化剂制备氢气价格便宜量又足
记者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以代替传统的氧化铱催化剂,价格仅为氧化铱的千分之一。[全文]
-
美前财长:中国技术领先并不是"窃"自美国,而是…
本周稍早时候,美国曾放风称正研究限制中企投资美科技公司的措施,以防中国“窃取”美国技术。据美媒CNBC报道,美前财长萨默斯27日针对此言论指出,中企之所以能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并不是靠“盗取”美国技术,而是中国有了不起的企业家、优秀的教育系统和政府的大力投资。[全文]
-
投资200亿耗时21年,美国造出第一块核废料玻璃
这是一个等待了20余年的喜讯。近日,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成功完成低放废液玻璃固化的首次热试。[全文]
-
“现在状况是,设备做再好,似乎也不如发表论文更实际”
《科技日报》6月29日的文章报道了近日对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学院教授颜学庆,以及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的采访,他们都指出了目前科技界、产业领域普遍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全文]
-
首个中国自主研发抗癌药将上市 可治转移性肠癌
首个独立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医生研究、中国企业研发的抗癌药“呋喹替尼”即将面世,可为接受过至少两次化疗方案,但仍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希望。[全文]
-
我国在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项目“高纯锗阵列直接探测暗物质实验”支持下,中国暗物质实验(China Darkmatter EXperiment,CDEX)合作组在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4-5GeV范围内将自旋无关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8×10-42cm2, 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全文]
-
我国用材料基因组方法制备出钝感高能炸药分子
记者27日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获悉,该所含能材料基因研究中心的含能分子创制团队已首次运用材料基因组方法,实现对新型钝感高能炸药分子的快速设计与筛选,并成功通过两步法制备一种新型钝感高能炸药分子,这是材料基因组思想首次在炸药研制领域的成功范例。[全文]
-
韩媒:京东方以成本价售65寸LCD 决心赶走三星LG
据韩国《BusinessKorea》27日报道,京东方正以成本价出售65英寸液晶面板。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体现了京东方将Samsung Display、LG Display等“驱逐”出市场的决心。[全文]
-
火箭发动机钢材:外国的更好,但也一样生锈
据《科技日报》6月28日报道,“不锈钢能不能不生锈?”这个有点黑色幽默的问题,几乎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发动机专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陈建华落下心病。[全文]
-
哈罗单车:摩拜和ofo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近日,哈罗单车创始人杨磊、执行总裁李开逐在接受36氪采访时丝毫不再隐藏其野心。他们表示:“从用户的接受度来说,其他品牌已经没有和我们对战的资本。只要我们能进入的区域,摩拜和ofo等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现在怕竞争的不是我们,是他们。”[全文]
-
“1家日企可年产碳纤维4万吨,我国30多家只有7000吨”
“碳纤维产业链核心环节很多,包括上游原丝生产、中游碳化环节、下游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突破,目前我国碳纤维的‘卡脖子’问题主要在下游应用环节,即复合材料和制品方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说。[全文]
-
摘星!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开工
6月19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集中开工暨开工仪式在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举行,标志着工程工艺设施开始进入集中安装阶段。这标志着这个于“十二五”期间启动、并历经8年筹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开始进入集中安装阶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