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双南:中国科研人员申项目时常被问“外国人都没做过,你做这个干什么”
关键字: 张双南中科院质疑据《科技日报》6日报道,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刚刚回国时,非常不习惯——在学术上,没有人和他“吵架”了。
“不但如此,一旦给别人的学术观点挑毛病,对方就觉得没面子、下不来台。”张双南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从学术角度提出批评、质疑,进行学术争论,在国外是十分常见的事情。然而,这在国内显得有些“大逆不道”。
质疑,在张双南看来,正是目前中国科技界最缺乏的科学精神。
质疑乃科学精神之核心
张双南把科学精神总结为六个字:唯一、独立、质疑。
所谓唯一,即科学的目的是发现科学规律,而科学规律是唯一的。所谓独立,即科学规律独立于发现者,不管谁来做科学研究,东方人也好,西方人也罢,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所发现的科学规律是相同的。所谓质疑,从字面上看是最容易理解的,但张双南认为,它恰恰是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两个字。
“科学的进步和创新离不开质疑。”张双南说,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每一个重大科学理论的诞生都不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而是伴随着新理论对旧理论的质疑,甚至伴随着激烈的争论和冲突。可以说,没有观点的碰撞,难以擦出真理的火花。
但在中国科技界,似乎缺乏这样的习惯。大家讲究中庸之道,讲究以和为贵,在潜在的气氛中对批评和质疑是不鼓励的,因为这样会“伤和气”。张双南认为,这并非中国科技界独有的问题,而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使然。
张双南曾想办法以图改变这种风气。几年前,他尝试举办“学术批评论坛”,邀请和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人对自己提出学术批评。“既然不方便当面批评别人,那就邀请别人来批评自己好了。”这是张双南当时的想法。遗憾的是,这个“学术批评论坛”只办了一次,之后便难以推行。
张双南观察到,质疑精神的缺失,使科技圈出现不少怪现象。科研人员不但很少与国内同行进行学术争论,对国外的学术思想更是缺乏批判和质疑。在申请科研项目时,首先会被问,这种研究外国人有没有做过?跟踪外国人的前沿研究容易通过,也容易出成果。假如外国人没有做过,就会被问,外国人都没做过,你做这个干什么?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结果:在科研领域,很多原创思想都是外国人提出来的,中国人则负责实现它,或者进一步提升它。用张双南的话说,外国人负责“挖坑”,中国人负责“灌水”。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这些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多,但是原创性思想或成果却很少。换句话说,他们的论文所涉及的“坑”,都是外国人挖的,而不是中国人自己挖的。
张双南(图源:中科院官网)
解铃还需系铃人
难道中国人真的不擅长质疑吗?
张双南以前在清华大学讲课时,提出一个要求:每个学生每堂课必须向他提一个问题,越尖锐越好。最近他又在中国科学院开了一门关于科学方法的课程,也提出同样要求。他发现,在鼓励批评和质疑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们常常与他进行热烈讨论,有时甚至会和他吵起来。这让张双南感觉非常好。
“所以不是中国人缺乏质疑的能力,而是我们的文化氛围不鼓励批评质疑,慢慢把大家的棱角磨平了。”张双南说。
解铃还需系铃人。张双南认为,质疑精神的缺失源于文化传统,质疑精神的培养也要从文化入手,形成鼓励批评质疑的氛围。
在教育层面,张双南发现,学校倾向于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但很少告诉他们,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首先要培养他们分析、批判、质疑的能力。
张双南提到了人们常讲的“文化自信”。在他看来,真正的自信,就是既敢于接受批评质疑,正视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也敢于批评和质疑他人。这一点也适用于中国科技界:应该既欢迎和鼓励国内同行之间互相批评质疑,也要敢于批评和质疑国外同行的学术观点。
“没有质疑,科学精神无从谈起。没有科学精神,就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的文化不会成为先进的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才有自信!”张双南总结说。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科技日报》6日头版也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发展离不开质疑,进步离不开批判》。
原文如下:
质疑是科学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笛卡尔说,一切感官获取的知识都是可以怀疑的,唯有怀疑本身不可怀疑。就人类已知和未知的比重而言,真理的海洋仍以神秘姿态示人。合理质疑科学发展中前人的成果,不先入为主地迷信书本和权威,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和已有观点,正是科学的精髓所在、价值所在。
纵览人类科学发展史,一个个勇于质疑的科学家书写了熠熠生辉的篇章。哥白尼的质疑将宇宙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尽管又有后人质疑“日心说”,如是往复延续,人们才得以不断地探索和认识宇宙;伽利略的质疑推翻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开实验科学之先河,人们才得以广泛运用实验观测和数学推理,进入现代物理学殿堂;如果爱因斯坦不曾质疑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就无从产生……质疑如一股强大动力,激活创造性思维,从而推动科学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
不仅科学自身的发展如此,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如此。科学是文明进步的基础,质疑则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基础。良药苦口利于病,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求我们用好质疑这一剂良方,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中不断校正发展的航向。
当然,质疑本身也需要科学的精神。真理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过犹不及,“质疑”不等于盲目“怀疑”,更不是毫无根据的全面否定。质疑实质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方式,有助于发现前人科学探索中的缺陷、漏洞以及经不起检验、不完全适用之处等。
质疑需要独立理性的思考。质疑已有理论或成果,是一个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随意向别人提问。质疑他人的同时,也要质疑自己下过的结论,甚至质疑自己的质疑。如是,对以往的成果进行合理扬弃,而非简单“师承”,方为质疑应有的科学态度。
探索未知,道阻且长,多一些科学的质疑,才可能产生更多更好的观点和成果,才可能碰撞出更多更好的创新火花。现在,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奋进,我们迫切需要勇于质疑、科学质疑。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质疑最大的“敌人”恐怕是我们“自己”。对科学而言,合理质疑的缺失甚至比在罗马鲜花广场等待布鲁诺的火堆更可怕。
- 原标题:质疑缺位:科学精神的中国短板
- 责任编辑:马雪
- 最后更新: 2018-06-06 07:50:21
小编最近文章
这个全球城市排名没区分大陆台湾,台媒始料不及2018-06-05英媒:意不意外?这方面中国成了亚洲先驱2018-06-01世卫:中国新生儿健康预期寿命首超美国2018-05-31拿大陆补贴却发不当言论,台青年盼给个机会2018-05-29国防授权法后 美议员又对台搞新动作2018-05-28-
西瓜足迹“撞脸”脚步地图 它究竟是借鉴还是抄袭?
2018-06-06 07:00 -
最后一枚风云二号升空,国际组织为何请它改位置?
2018-06-05 21:00 航空航天 -
何文辉是谁?36氪回应App推送出现脏话
2018-06-05 15:53 IT新浪潮 -
海水稻“技术路线图”形成
2018-06-05 07:29 -
82岁院士下潜:要热爱科学而非它背后的钱
2018-06-04 17:22 中国基础研究 -
“深海勇士”归来!
2018-06-04 16:30 -
美媒:国外科学家原本要去美国寻梦,结果投奔中国
2018-06-04 16:18 外媒看中国 -
高压共轨不中用,国产柴油机很受伤
2018-06-04 09:23 科技前沿 -
我国学者利用废纸箱 研制出新型重金属修复剂
2018-06-03 19:05 科技前沿 -
中国芯片产业链细分领域龙头名单
2018-06-03 15:47 -
我国离无人农场又近了一步
2018-06-03 11:20 -
7018米!中国超级钻机完成首秀,创亚洲新纪录
2018-06-03 10:39 超级工程 -
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为何考察这家医院?这里有“杀癌利剑”
2018-06-02 20:11 上海观察 -
重大突破,3D打印眼角膜问世!
2018-06-02 16:11 -
“整个产业是中间强两端弱,核心技术被日企垄断”
2018-05-31 10:43 科技前沿 -
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种“海水稻”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
2018-05-30 22:57 -
京东8月要推无人餐厅,盒马高层称其抄袭概念
2018-05-30 19:45 -
银隆为何载不动“董小姐”造车梦?媒体称多地园区现反常
2018-05-30 13:20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国学生赴美学高科技,怕要一年一签了
2018-05-30 09:00 留学潮 -
曾遭美国封杀,如今中国空间站广邀各国参与
2018-05-29 14:03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全球200多处机密坐标外泄,美英法俄都被它坑了!
-
美媒鼓吹慈禧是中国女权先锋,为了啥?
-
北约峰会刚开始 特朗普就先批了德国:你们就是俄国人的俘虏
-
“尼加拉瓜之春”持续85天已超300人死 学生领袖很感慨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