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日本卡脖子的微球: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关键字: 微球微球进口间隔物微球导电金球据《科技日报》12日报道,这种球,直径是头发粗细的三十分之一。少了它,你正盯着的液晶屏幕将无法生产。 微球,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被国外企业垄断。仅微电子领域,中国每年就要进口价值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微球。   电子显微镜下的荧光微球(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官网) 液晶屏的骨头,芯片的脚 “2017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全球的33%,产业规模约千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这面板中的关键材料——间隔物微球,以及导电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两家公司可以提供。这些材料也像芯片一样,给人卡住了脖子。”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苏州纳微科技公司董事长江必旺博士说。 手机屏幕里,每平方毫米要用一百个微球。“间隔物微球撑起了两块玻璃面板,相当于骨架。在两块玻璃面板的缝隙里,再灌进液晶。”江必旺说。 “微球决定液晶屏的厚度和均匀性,因此所有球要大小一样。微球还得足够强韧、光滑,不含一点金属杂质。”江必旺说,否则会影响显示质量。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光扩散微球”,大量涂抹在光扩散膜,用于液晶背光模组。   中小尺寸液晶屏用的间隔物(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官网) 微球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芯片的引脚。电路常用焊锡连接,但现在的芯片太小,引脚小到看不清,导电金球就替代了焊锡。 几微米直径的微球,混在绝缘胶里,构成“各向异性导电膜”。这层膜贴在芯片和主板之间,需要接脚的地方给予压力,小小金球就会在两者之间导电,这是现在微电子业标准的办法。中国从日本进口导电胶膜每年要花费上百亿元人民币。 微球太小,筛分困难 江必旺说,无论是间隔物微球,还是导电金球,粒径要非常精确和均匀。 微球的材料是塑料或二氧化硅。制作微球,第一步,在反应液里,塑料或者硅烷变成液球,并且固化。“就好像油快速搅拌在水里,会分散成小球一样。”江必旺说。 这种方法做出的微球有大有小,需要精密筛分。“用一般的筛子是做不到的,因为微球每隔0.2微米是一个规格。2微米和2.2微米的两种球,要分开是极其困难的。世界上只有日本的公司可以筛分这种微球,周期长达6个月。”江必旺说。 筛分工艺是行业秘密,大概原理是利用大小球的浮力不同,下沉有快有慢,在液体中分离。 生产导电金球,还得多几道工序:表面处理后,镀上一层金或者镍。100纳米厚的这层金属,必须薄厚均匀;球和球互不粘连。普通镀金工艺是行不通的。 由于技术门槛极高,导电金球生产被日本的积水公司垄断。   应用于众多领域的微球成品(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官网) 没有微球就造不出生物药 江必旺博士经过十多年研发,绕过“筛分法”,发明“种子法”,打破了日本的技术垄断,将让下游产业极大受益。 种子法是让几纳米大的塑料或者二氧化硅充当种子,在适当的化学环境下慢慢长成微球。长出来的微球个头一样大,不需要筛分。生产周期只有6天。   纳微科技创始人江必旺博士(图源:苏州工业园区官网) 没有微球,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断、环境监测……许多行业都会陷入窘境。制药厂尤其离不开微球。江必旺说,用于提取生物药的微球,表面有很多孔道,可以吸附特定大小的分子。 “一克微球的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如果微球表面有一些特殊基团,就可以选择性吸附药物有效成分。”江必旺说,全世界的生物制药都必须使用微球做色谱填料。 这类微球不仅需要控制大小、均匀性,还需要控制孔道结构,难度很大,过去只有欧美几家公司能生产,现在苏州纳微也已经可以量产。 国产原材料不纯影响微球性能 尝试生产微球的江必旺,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 “在开发液晶间隔物微球材料时,首先就遇到国内基础原料质量差的问题。”江必旺说,“苯乙烯是通用的化工单体,国内产能位居世界首位。但国产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杂质含量高,尤其是萘含量高,用其生产出来的间隔物微球机械强度低、变形大,不能满足控制液晶显示的要求。”最终,纳微公司只得选用国外的原料。 “另外,生产高性能微球需要用不锈钢反应釜。经多次试验,发现用国产反应釜生产的微球,铁含量超标;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尝试了很多家的国产反应釜,都是一样的问题。而用进口的铁含量就达标。”江必旺说。 “虽然纳微开发了比日本先进的微球制造技术,但由于国产的原料质量及不锈钢性能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江必旺说,“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中国做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的难度有多大。” (科技日报记者 高 博) - 原标题: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 微球: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
- 责任编辑:马雪
- 最后更新: 2018-06-12 07:56:49
 小编最近文章又要搅黄TPP?2018-06-09为保住非洲唯一"友邦" ,蔡英文拼了2018-06-09中国将成全球电力供应商?2018-06-07只身从香港来为战友扫墓的老兵,是假冒的?2018-06-06这个全球城市排名没区分大陆台湾,台媒始料不及2018-06-05- 
		  央媒深夜连发两文释疑光伏新政:不是急刹车、一刀切2018-06-12 07:37 光伏危机
- 
		  日媒:钚保有量够造6000枚核弹,美国要求日本削减2018-06-11 20:00 核电
- 
		  中国手游征服韩国:一年卖11亿,霸占畅销榜前202018-06-11 10:50
- 
		  卫星数据自给率80% 我国“天眼”工程数据体系已基本形成2018-06-11 10:14 航空航天
- 
		  植物自私基因首次被我科学家发现:打破经典遗传规律2018-06-11 07:31 科技前沿
- 
		  美国超算夺回世界第一 比“神威”快60%2018-06-09 13:03 观察者头条
- 
		  “造岛神器”天鲲号首次海试2018-06-08 20:22
- 
		  NASA宣布火星生命相关重大发现2018-06-08 10:31
- 
		  集成电路关键基础材料实现量产 摆脱进口依赖2018-06-08 08:49
- 
		  2018自然指数排名:中科院连续6年位列科研机构首位2018-06-08 08:14 科技前沿
- 
		  99.999999999%纯度的电子级多晶硅,我国也能出口了!2018-06-07 14:09 科技前沿
- 
		  网络强国建设三年行动年内将启动2018-06-07 08:45 科技前沿
- 
		  黄金大米在美获食用许可,被称“最人道科技产品”2018-06-07 08:27 转基因
- 
		  “国产掘进机接近世界最先进水平,但主轴承全部依赖进口”2018-06-07 07:34 科技前沿
- 
		  国产游戏备案通道暂时关闭 或与相关机构改革有关2018-06-07 07:17
- 
		  央视台风报道中一闪而过的瞬间,背后细节引人深思2018-06-06 18:23
- 
		  从“看人影”到“辨雀斑” 中国研发这个设备为何没使上劲?2018-06-06 11:17 科技前沿
- 
		  中国科学家申项目常被问:外国人都没做过,你做这个干什么?2018-06-06 07:50 科技前沿
- 
		  西瓜足迹“撞脸”脚步地图 它究竟是借鉴还是抄袭?2018-06-06 07:00
- 
		  最后一枚风云二号升空,国际组织为何请它改位置?2018-06-05 21:00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