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国外禁售,我国燃料电池产业便没有材料基础支撑”关键字: 燃料电池车用燃料电池批量生产线前段时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本丰田汽车北海道工厂参观考察了氢燃料电池车。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对氢燃料电池车产业释放出利好信号。 据《科技日报》14日报道,一个有些尴尬的现实是,国外的燃料电池车已实现量产,但我国车用燃料电池还处在技术验证阶段。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教授王海江指出,我国车用燃料电池的现状是——几乎无部件生产商,无车用电堆生产公司,只有极少量商业运行燃料电池车。   氢燃料电池轿车 燃料电池是“一支队伍” 一般来说,单节燃料电池的电压偏低、电流偏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由多节燃料电池串联形成电堆,以提升输出电压。 氢燃料电池的动力来源是氢气和氧气,两者会在燃料电池中开始它们的“奇幻”旅程:氢在阳极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质子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做功,到达阴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从电池内部传输到阴极,质子与电子在阴极汇合并在催化作用下与氧反应生成水。 看起来似乎只是初中化学知识。但实际上,燃料电池的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燃料电池不像普通蓄电池,反而更像发电机——把燃料和氧化剂“喝”进去,将电发出来。所以,除了电堆,燃料电池还有燃料供应子系统,氧化剂供应子系统,水热管理子系统以及热管理和控制系统……总之,人家是团队作战。 “燃料电池车是新能源车的一种,它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邵志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4年年底,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实现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而在国内,一切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材料还缺批量生产线 车用燃料电池,一般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它有两大关键部件,一个叫膜电极组件,一个叫双极板。前者其实是由“三兄弟”构成: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 质子交换膜的主要功能是传输质子,分隔反应气体以及电子绝缘。它负责“把门”,把质子放过去,把电子拦下来;催化层主要搭载的是催化剂,催化剂可以促进氢、氧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并产生电流;气体扩散层则由基底层和微孔层组成,它要求具有高导电性、导热性和疏水性。 这些关键材料,决定着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关键材料长期依赖国外,一旦国外禁售,我国的燃料电池产业便没有了材料基础支撑。”清华大学氢燃料电池实验室主任王诚说。 其实,这些材料我国并非完全没有,有些实验室成果甚至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没有批量生产线,燃料电池产业链依然梗阻。特别是在气体扩散层量产技术方面,我国还是空白。“这是因为气体扩散层的石墨化工序需要经过2000℃以上的高温才能制备,但关键设备高温炉技术还掌握在国外手中。”王诚解释。 要实现材料的批量生产,就得解决一致性和成本控制问题。它和实验室制备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以催化剂为例,王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商用的燃料电池催化剂仍是铂基催化剂,实验室制备水平一般为毫克级,量产技术需公斤级水平。批量生产要突破三项关键技术:一是反应条件的均一,确保批次稳定性;二是铂颗粒纳米尺寸控制,确保催化活性比表面积;三是提升碳载体的稳定性,达到车用工况下的使用寿命。 将实验室成果进行工业化放大是一项关键技术,需要企业介入。“长期以来,我国燃料电池的研发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企业持观望态度,参与得少,加入得晚。”邵志刚所在的大连化物所从1994年就开始开展车用燃料电池研究。但基础研究和应用之间的断裂,使得关键材料的工业化成为一道坎。 要商业化,还得强链、补链 王海江此番回国,就是想带着在燃料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和团队在深圳建成燃料电池产业链。 先有了南科燃料电池有限公司,主要做电堆关键部分生产、电堆集成和测试。但如果电堆原材料均需从国外进口,成本太高。于是,团队又成立了一家公司,主攻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三种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到时,燃料电池的成本能下降三分之一。”王海江说。 目前,我国电堆及产业链企业数量逐渐增长,预计2018年国内电堆产能将超过40万kW。“纯电动汽车近几年有很大进步,为燃料电池的应用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王诚表示,“此时,我们就更需要聚焦燃料电池内核创新。” 要打破发达国家的长期技术垄断,就得加大对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产业化的投入。接受采访的专家均指出,燃料电池产业链“非常长”,涉及到氢能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及汽车等终端产品。“国内零部件、氢基础设施以及标准规范还不健全,需要强链、补链,带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成长,才能促进燃料电池商业化提速。”王诚强调。 - 原标题:少了三种关键材料,燃料电池商业化难成文章
- 责任编辑:张晨静
- 最后更新: 2018-06-14 07:33:14
 小编最近文章澳外长想访华 又被中方泼冷水2018-06-09普京提议会面国家,美方回应2018-06-08外媒:白宫要美国航空对华强硬,就不改2018-06-07全家辛辛苦苦养到“破茧成蝶”,刚飞起来就…2018-06-06美军考虑派军舰过台湾海峡 中方回应2018-06-05- 
		“曾有国内油企明确说,你们不要研制这个,有成果也不敢用”2018-06-13 07:36 科技前沿
- 
		  杂交水稻之后 杂交小麦也来了2018-06-12 07:56 科技前沿
- 
		  被日本卡脖子的微球: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2018-06-12 07:56 科技前沿
- 
		  央媒深夜连发两文释疑光伏新政:不是急刹车、一刀切2018-06-12 07:37 光伏危机
- 
		  日媒:钚保有量够造6000枚核弹,美国要求日本削减2018-06-11 20:00 核电
- 
		  中国手游征服韩国:一年卖11亿,霸占畅销榜前202018-06-11 10:50
- 
		  卫星数据自给率80% 我国“天眼”工程数据体系已基本形成2018-06-11 10:14 航空航天
- 
		  植物自私基因首次被我科学家发现:打破经典遗传规律2018-06-11 07:31 科技前沿
- 
		  美国超算夺回世界第一 比“神威”快60%2018-06-09 13:03 观察者头条
- 
		  “造岛神器”天鲲号首次海试2018-06-08 20:22
- 
		  NASA宣布火星生命相关重大发现2018-06-08 10:31
- 
		  集成电路关键基础材料实现量产 摆脱进口依赖2018-06-08 08:49
- 
		  2018自然指数排名:中科院连续6年位列科研机构首位2018-06-08 08:14 科技前沿
- 
		  99.999999999%纯度的电子级多晶硅,我国也能出口了!2018-06-07 14:09 科技前沿
- 
		  网络强国建设三年行动年内将启动2018-06-07 08:45 科技前沿
- 
		  黄金大米在美获食用许可,被称“最人道科技产品”2018-06-07 08:27 转基因
- 
		  “国产掘进机接近世界最先进水平,但主轴承全部依赖进口”2018-06-07 07:34 科技前沿
- 
		  国产游戏备案通道暂时关闭 或与相关机构改革有关2018-06-07 07:17
- 
		  央视台风报道中一闪而过的瞬间,背后细节引人深思2018-06-06 18:23
- 
		  从“看人影”到“辨雀斑” 中国研发这个设备为何没使上劲?2018-06-06 11:17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