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会超:美国“太空军”来了,太空战究竟怎么打
关键字: 太空军【文/ 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李会超】
6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弄出了一个大新闻。在与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进行会面后,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建立“太空军”,成为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备队、空军之后,美国的第六支独立武装力量。
美国军队对太空作战的研究和实践从美国刚刚拥有太空发射能力时便开始了。为美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朱诺-1”型火箭就诞生于美国空军的“红石”导弹计划。上世纪六十年代NASA开展“双子座”号载人飞船的研发工作时,美国空军同步进行了“蓝色双子座”计划,对在飞船上搭载武器进行了理论研究。如今,美国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中均设置有与太空作战有关的指挥机构,但90%左右的太空作战资源和任务都集中在美国空军手中。对于太空军的建立,特朗普提出的目标是:让美国在太空中拥有统治地位。
攻击,摧毁对方太空设施
目前,美军和世界其他主要武装力量的作战行动越来越依赖太空作战系统的保障。例如,美军对来袭弹道导弹的预警要依赖其全球红外卫星探测网。利用部署在静止轨道上的预警卫星,美军可以快速定位全球范围内的弹道导弹发射,并推测攻击路线。美军的战场通信联络在要依赖军事通信卫星。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战略通信卫星可提供本土和海外基地间的远程通信,而在大椭圆轨道上的战术通信卫星则可提供占地不同单位和车辆、舰艇间的机动通信。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和部队部署,要依靠GPS卫星定位系统“引路”,其使用的军用定位比向大众开放民用定位精度高数倍。美军对战场态势感知需要侦查卫星获得的各类数据,高精度打击武器的飞行也需要侦查卫星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等设备绘制的三维数字地图。总之,对于一支基于高技术装备作战的部队,摧毁其太空设施将使其作战能力遭受巨大损失。
由于大部分太空系统以军用人造卫星为平台进行提供服务,因此对敌方卫星的打击是太空作战的基本战术。目前,从地面或空中发射导弹击毁敌方卫星的技术已经趋于实用化。1985年9月13日,一架F-15A战斗机在大仰角和爬升率的飞行状态下,在1.1万米的高空发射了一枚ASM-135反卫星导弹。这枚三级导弹在红外传感设备的引导下,以2.4万公里/小时的高速击中了美军作为靶标的P78-1军用卫星并将其摧毁。和常见的使用炸药作为杀伤手段的导弹不同的是,ASM-135是一种动能武器,在击中目标后将其撞毁而不是炸毁。这样的作战模式对目标定轨和导弹飞行的精度都有很高要求。2008年2月14日,美军军舰发射了一枚本用于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标准-3型导弹,再次以动能破坏方式击毁了轨道高度为240公里的USA-193军用侦查卫星。这颗于2006年发射的卫星在入轨后一个月即出现故障,并逐渐下坠。在发射前,这颗导弹上的软件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以使其适应反卫星任务。
(F-15战斗机正在发射反卫星的ASM-135导弹)
如果导弹的射击精度不够,还是可以用空爆核弹这种暴力方法来摧毁卫星。1959年,美国在试验WS-199A反卫星武器系统时,发射的导弹错过目标,距目标的最近距离为6.4公里。美军由此认为在当时的导弹精度条件下,击毁敌方卫星必须使用核弹头。1962年,美国在位于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空爆原子弹试验,一发雷神弹道导弹被发射到400公里的太空中,引爆了一枚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核爆产生的高能粒子在地球磁场的束缚下在南北两极间穿梭,形成了一条人工辐射带,还在爆炸区域上空制造出了人工极光。在高能粒子的轰击下,美国、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六颗以上的卫星被击毁,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世界上第一颗通信中继卫星Telstar(恰好与俄罗斯世界杯用球同名)和英国第一颗人造卫星Aruel-1。本次核爆的惊人威力催生了《外层空间条约》,这个条约禁止在太空中部署大规模杀伤武器,禁止将月球、火星等天体用作军事目的,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都是该条约的缔约国。但大国间一旦爆发冲突,是否还会理睬这一纸条约就不一定了。
(约翰斯岛空爆核试验产生的巨大光亮照亮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檀香山的夜空)
近年来,空天飞机的发展使太空作战获得了新的平台。空天飞机概念是一种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飞机一样在跑道上起降,在临近空间内以13-25马赫的速度高速飞行,还能够自主加速,从大气层中进入近地轨道上,成为航天器。得益于较强的空天机动能力,空天飞机既能在高空中或太空轨道上发射导弹击毁对方卫星,又能直接靠近对方卫星并将其捕获。目前,美军的X-37(及其改进型X-37A、X-37B)型试验飞行器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飞,初步具备了作战效能。
(完成试验返回地面的X-37B空天飞机试验飞行器)
标签 太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最后更新: 2018-06-22 10:29:32
作者最近文章
美国“太空军”来了,太空战究竟怎么打2018-06-22NASA的新发现令人兴奋,但还不足以证实火星存在生命2018-06-13天宫一号,你为我们指明了去往星辰大海的道路2018-03-31沉睡在中国古籍中的极光记忆,被日本学者重温2018-02-18登月,光靠砸钱就能搞定吗?2018-02-08-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2018-06-21 17:37 科技前沿 -
“科研圈有江湖气:占山为王,争夺资源,不时火拼”
2018-06-21 10:24 科技前沿 -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培育出水稻新品种 可抗“水稻癌症”
2018-06-21 08:39 聚焦三农 -
中国在维也纳举办航天合作主题宣介会
2018-06-21 08:28 科技前沿 -
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收官 首次成功开展微塑料调查
2018-06-21 08:06 科技前沿 -
要想锂电池不受制于人,这个核心材料无法回避
2018-06-21 07:48 科技前沿 -
中国超级高铁试验线成都搭建 时速或达1500公里
2018-06-20 09:02 高铁世纪 -
“国外技术人员在深海石油管道出问题地方画个圈,上千万就没了”
2018-06-20 07:46 -
我国“太空3D打印”试验制出18件新样品
2018-06-19 15:52 科技前沿 -
又一家大型网站百万用户信息外泄?暗网售价12个比特币
2018-06-16 11:28 网络战线 -
给下肢残疾患者提供“触觉”的外骨骼机器人来了
2018-06-15 16:52 科技前沿 -
北斗产业园烂尾 圈钱圈地风险应警惕
2018-06-15 16:42 北斗照耀 -
5年攻关,我国纳米核心技术获重大突破
2018-06-15 09:04 科技前沿 -
搭载嫦娥4号 沙特相机拍摄地月合影
2018-06-15 08:20 科技前沿 -
5G标准来了!全功能完整版5G标准出台
2018-06-14 23:13 IT新浪潮 -
“一旦国外禁售,我国燃料电池产业便没有材料基础支撑”
2018-06-14 07:33 科技前沿 -
“曾有国内油企明确说,你们不要研制这个,有成果也不敢用”
2018-06-13 07:36 科技前沿 -
杂交水稻之后 杂交小麦也来了
2018-06-12 07:56 科技前沿 -
被日本卡脖子的微球: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
2018-06-12 07:56 科技前沿 -
央媒深夜连发两文释疑光伏新政:不是急刹车、一刀切
2018-06-12 07:37 光伏危机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