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能发明U盘的中国企业,为何不能长成巨头关键字: U盘优盘朗科【文/ 科工力量专栏作者 余鹏鲲】 中美争端发生以来,在制造领域“卡脖子”已成为美国试图“制衡”中国的主要手段。很多过去不太关注国内制造业的人突然发现我国不能造的东西怎么这么多,而且往往还是感觉比较重要的产品。特朗普用他疯子般的行为,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美在技术领域的巨大差距。 面对严峻的形势,有的人失了志,感觉看不到希望。而早就失了志的少数人,热衷于连篇累牍的发布基调比较低沉的文章。还有少数蹭风口的人突然什么都想造也什么都能造了。而还有更多怀着希望的人试图了解中国能造什么,中国造过些什么。 这就难怪在知乎“中国有哪些引以为傲的发明?”“有哪些中国人创造的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的创造品?”“现代中国有哪些不摸苏俄和美国过河而是自己摸索思路的发明?”等问题最近一月突然再度火了起来。 笔者是支持这样的“回顾”的,因为这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使人们树立自信,也有助于吸取经验教训走好未来的路。其中有一个在以上问题都出现的高票回答很有意思,这就是朗科发明优盘(U盘)的例子。 朗科是谁?朗科为什么能搞出号称“信息化浪潮里面,中国唯一一个有分量的硬件发明”的U盘?为何在风头过去之后,朗科声名不显以至于今天人们所知不广? 朗科发明优盘搞的主要还是模式创新 朗科总裁邓国顺出生于湖南常德市石门县的一个普通篾匠家庭,年幼时努力读书求学,最终进入中山大学计算机系读书。大学毕业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进入中国科学院读研深造,学的是当时还非常先进的计算机并行处理的内容,这为他后来发明优盘奠定了技术基础。 后来邓国顺被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招到了新加坡做软件开发,数年后自己单干成立了一家外包软件公司。由于业务的需要,公司需要与客户进行频繁的数据交换。而当时主流的存储方式还是3.5寸软盘,容量只有1.44MB,而且在新加坡这样的热带气候下,经常发生损坏事故。邓国顺于是就想发明一种新的移动存储器以替代难用的软盘。 一同在新加坡打工的他的好朋友成晓华也认为这个方面的市场很大,值得冒险一试,于是两人各凑了15万元人民币于1999年回国创业,成立了朗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个人艰难研发了不到一年,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usb闪存盘就问世了。 1999年8月23日,两人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优盘”作为注册商标,并在同年11月1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随后朗科公司开始寻找投资人,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国内300多家机构几乎没有认识到闪存盘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美国的投资则提出了很苛刻的条件。   (当时两位朗科创始人申请的专利) 1999年10月,深圳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会中不需要驱动器可以直接挂脖子上的优盘表演了三米高跌落、usb接口热插拔等“绝技”引起了轰动。 会后深圳市政府提供了12万元创业资金和250万元科研经费扶植朗科的发展。2000年3月,朗科又在德国CeBIT电子展上复制了这样的成功。朗科作为世界usb闪存盘的发明人从此完全被确定下来。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朗科做得非常不错。不过我们也要实事求是的看到,朗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创始人商业眼光和战略的成功,技术上的进步只是次要方面。 朗科的成功一是在于他们大胆的设想,他们并不是闪存技术或者usb技术的发明人,但是他们瞄准市场需要组合到了一起。 二是他们抓住了科技展这样的机会,敢于面对面的推广自己。几乎在同时,有以色列的团队做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但是以色列的团队不擅于推销自己,面对市场反应太慢太学术派。 三是有非常可贵的专利布局意识,申请了许多国家的专利。 因为研发时间短、研发经费有限以及商业推广的考虑,朗科使用的是成熟的usb通道,闪存芯片也是直接购买国外的产品。可以说朗科造优盘就是一种模式创新,即对成熟的技术进行组合,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创新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朗科的创新放到现在就相当平凡了。共享单车、网络快车、网上送餐等商业模式都是模式创新的结果,BAT等后来者其实技术创新上并不输于朗科。当然这种模式创新忽略了深层支撑技术的构建,这也为朗科后来的籍籍无名埋下了伏笔。 标签 数据存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最后更新: 2018-06-06 08:23:58
 作者最近文章能发明U盘的中国企业,为何不能长成巨头2018-06-06论文远超美日德,为何中国材料工业水平还不行2018-06-04发展半导体,要不要搬出一线特大城市2018-05-31英特尔起诉宇视案:美国过度主张知识产权害的是自己2018-05-14面对互联网巨头,用户真能维护权益?还得靠政府出手2018-04-25- 
		  中国科学家申项目常被问:外国人都没做过,你做这个干什么?2018-06-06 07:50 科技前沿
- 
		  西瓜足迹“撞脸”脚步地图 它究竟是借鉴还是抄袭?2018-06-06 07:00
- 
		  最后一枚风云二号升空,国际组织为何请它改位置?2018-06-05 21:00 航空航天
- 
		  何文辉是谁?36氪回应App推送出现脏话2018-06-05 15:53 IT新浪潮
- 
		  海水稻“技术路线图”形成2018-06-05 07:29
- 
		  82岁院士下潜:要热爱科学而非它背后的钱2018-06-04 17:22 中国基础研究
- 
		  “深海勇士”归来!2018-06-04 16:30
- 
		  美媒:国外科学家原本要去美国寻梦,结果投奔中国2018-06-04 16:18 外媒看中国
- 
		  高压共轨不中用,国产柴油机很受伤2018-06-04 09:23 科技前沿
- 
		  我国学者利用废纸箱 研制出新型重金属修复剂2018-06-03 19:05 科技前沿
- 
		  中国芯片产业链细分领域龙头名单2018-06-03 15:47
- 
		  我国离无人农场又近了一步2018-06-03 11:20
- 
		  7018米!中国超级钻机完成首秀,创亚洲新纪录2018-06-03 10:39 超级工程
- 
		  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为何考察这家医院?这里有“杀癌利剑”2018-06-02 20:11 上海观察
- 
		  重大突破,3D打印眼角膜问世!2018-06-02 16:11
- 
		  “整个产业是中间强两端弱,核心技术被日企垄断”2018-05-31 10:43 科技前沿
- 
		  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种“海水稻”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2018-05-30 22:57
- 
		  京东8月要推无人餐厅,盒马高层称其抄袭概念2018-05-30 19:45
- 
		  银隆为何载不动“董小姐”造车梦?媒体称多地园区现反常2018-05-30 13:20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国学生赴美学高科技,怕要一年一签了2018-05-30 09:00 留学潮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漂移压哨绝杀!你正在收看幼儿园篮球全国大赛
- 
									  讨薪!25年御用司机和特朗普反目
- 
									  伊朗网红上传跳舞视频被捕,姑娘们“反了”
- 
									  “纽约时报fake news!美国强烈支持母乳喂养”
- 
									  “当前形势下,德方愿同中方开展‘工业4.0’合作”
- 
									  这个电子元件日企拟涨价近3成 手机也跟着涨?
- 
									  这片子观众少到没评分,却看透日本如何培养队长小翼
- 
									  “中国女婿”来救场
- 
									  我们又是冠军,我们总是冠军!
- 
									  陆委会主委将赴美 台媒:打探美国下一张“台湾牌”
- 
									  为了赚钱 美国阻挠别国支持母乳喂养
- 
									  《科学》揭露美国医药审查黑幕 或许证实了你的猜想
- 
									  “仗势欺人美国佬”加渔船在争议水域被美巡逻队拦下
- 
									  泰沉船事故致42人遇难 为何一上船就收走救生衣?
- 
									  靠香港群众的捐款,他在内地做了件了不起的事
- 
									  独立日,自由女神像上的抗议者被捕
 快讯
-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