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Opinion more
-
20年后,中国贫富差距能否弥合?
大家都买汽车,所有人都开上了车,上了路以后根本走不动。钱也花了,空气也污染了,大家上班的时间还是一样的长,社会福祉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当私人消费、私人收入跟社会总体福祉的关系变成递减,甚至逆相关的关系,今后发展方向恐怕就要大调整。[全文]
-
一个崭新的中国经济正孕育而生
中国经济结构回应宏观调整和技术进步而出现快变向好的局面,随着结构调整后的经济发力,随着新技术进步带来的新企业和新产业稳健成长,一个崭新的中国经济体将会屹立在世界面前。中国的复兴梦正在走出中等收入最后阶段的结构变迁高速期,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全文]
-
都说一出国就爱国,讲讲我在海外十年的经历
出国至今,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你都出国了还这么爱国”、“你这么反感西方制度为什么不回国”。他们认为“出国的人应仇恨祖国才正常”。其实到国外后,便会发现外国没想象中的好,还有种族隔阂。在反华势力的“教育”及中国经济影响下,想不爱国都难。[全文]
-
中国的重新崛起
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2000年的4.24倍,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7.64%提高至17.19%。在2000~2015年期间,中国九大类战略性资源中八大类战略性资源占世界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差距从2000年的2.27倍缩小到2015年的0.72倍,根据计算,到2020年,中国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1.75倍。[全文]
-
《中国制造2025》之前,还有份《2030年的中国》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建国百年时,支撑中国成为全球高科技制造业领军者,这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式。因此中国不会屈从于美国主导的高科技经济环境,在这一点上中国不会退让。因此世界经济重心将在2025年之前发生自西向东的根本性转向。[全文]
-
除了产能过剩,中国经济还应关注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中国既没有条件像美国一样成为金融帝国来转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也不能重蹈日本等国因产业空心化而进入高收入陷阱。唯有利用其社会主义固有优势,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升级到2.0版本,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和健康。[全文]
-
多层级模式:中国产业政策何以独特?
中央的产业升级计划,如《中国制造2025》,是否会改变中央—地方的分工关系,产业政策模式是否会从多层级模式转型到两层级?中央试图直接掌控产业政策,然而中国庞大的规模必然带来的协调与监督的问题,向来不易解决,此次也未必能有所不同。[全文]
-
贸易战打出一个伟大的国家
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主观目的是打击中国,但在客观上却可能给中国一个推力。借助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契机,中国可能摆脱对美依赖,推动国家更加深刻的变革,在产业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及文明发展等深层次领域实现全面超越。[全文]
-
能推动中国经济这个巨无霸,秘诀到底是什么?
去年阿里巴巴“双十一”总交易额达到266亿美元,比印度一整年的电商交易额还要大。马云是个极有才华的商人,阿里巴巴是个极为成功的私有企业,但“双十一”却是中国混合型经济模式的绝佳案例。 [全文]
-
西方论华:当意识形态偏见遇上伪科学
许多“中国观察家”和所谓的“知华专家”都犯有同一毛病:当意识形态偏见遇上伪科学。意识形态信仰使他们的偏见根深蒂固,伪科学使他们的研究越来越不客观,对中国以及世界的认知,自然是越来越脱离实际。[全文]
-
坚持党的领导,善于驾驭市场和管控资本
现在所谓“市场派”的基本看法就是中国应该进一步市场化,总是认为“放”得还不到位。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指出,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不是现在很多人简单理解的“市场化”。[全文]
-
特朗普减税“抢”科技,中国降低宏观税负迫在眉睫
简单收集一些国外的税负数据,然后进行比较,得出中国比外国的宏观税负水平高、低或者差不多的结论,并据此判断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应该是多少。上述方法作为一个学术比较研究是可以的,但在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时候,将此当作决策的依据是不成立的。[全文]
-
中央封口地方三大“钱袋子”的底气从何而来?
中央很清楚,仅靠财政一只手无法充分控制地方政府的财力,因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金融体系获取资金,但背后透支的却是中央的信用,不可任其发展。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国地税机构合并,是继“营改增”在税种上中央上收财权之后,在征管体制上进一步上收财权。[全文]
-
西方人常问我:中国真有创新能力吗?
西方人经常问我,“中国善于模仿,但是有创新能力吗?”数年前我对这个问题没什么把握,但我现在有信心说中国有这个能力。大家都承认经济转型非常困难,但在极短时间内,中国的创新经济已有了巨大发展。[全文]
-
去年达到6.9%,今年GDP目标为啥还是6.5%
目前几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都在可控范围内,包括就业、赤字、物价等,没有大的起伏,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拔高目标的实际价值就不大了,也即,加快增长已经不是最优先的发展目标了。[全文]
-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法、减法、乘法”
一个好的政治制度,既要有“下下策”,这包括防止坏人做坏事、退休机制、包括集体领导制度等,但它也要有“上上策”,即能让好人做好事、做大事。两者的结合才是比较理想的制度,中国政治制度这方面的探索和安排是比较成功的。[全文]
-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是过去两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中国的改革促成了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甚至也堪称是迄今全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改革开放40周年不仅是中国庆祝的时刻,也是全世界反思的良好契机。这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全文]
-
纪念改开40周年之二:落后者的原罪与胜利者的特权
落后成了一种原罪,长期以来中国人都背负着这一原罪。西方人不断强化这一点,因为这是其全球统治的合法性来源;但有些中国人比西方人还要执着和卖力。对他们来说,中国必须是落后的,必须追随西方,如果不这样,他们就没有价值了,因为引导本国接受西方的救赎一直是他们的专属职业。[全文]
-
还没见过哪个发展中经济体,按西方道路走成功
我1987年回到国内工作,1988年出现第一次高通货膨胀。当时中国推行的不是提高名义利率,而是通过治理整顿的方式,砍投资、砍项目,以压低总需求。从主流理论来看,这是绝对错误的,说明政府不理性。既然如此,从1979年到1988年中国如何实现每年10%的增长呢?[全文]
-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到2025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经济总量按市场汇率计算将超过美国。中国将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三个,由低收入转型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并将以其经验,贡献发展的思路,助力其它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繁荣。[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关税降了,价格为何不动?
-
我国今起调整大米税目税率
-
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发布
-
外商独资新能源车企正式获准,特斯拉准备好了吗?
-
报告:按收入算 中国家庭杠杆率超美国
-
统计局: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5%
-
最大联合钢企投产,中国钢厂向东南亚转移
-
美报告:愿出国工作的中国人,4年少了一半
-
新华社:定向降准不改稳健中性基调
-
黄奇帆谈去杠杆:过度紧缩会经济萧条,增发货币会转嫁于民
-
审计署:PPP基金9成用来买理财产品
-
信用卡用途失控:资金流入楼市股市 套现规模超万亿
-
习近平对全球经济形势做了最新判断
-
中国发展出乎意料?外媒:当初让中国加入WTO失策了
-
纳瓦罗把《致命中国》写成了白宫报告?
-
央妈6月已释放4000亿流动性,是宽松信号吗?
-
5月社融少增3000亿背后:金融和实体背离了吗?
-
外汇局:取消QFII资金汇出20%比例要求
-
大咖云集、思想盛宴,第二届“思想者论坛”火热开启!
-
估值变动 5月外储下降142亿美元
-
-
· 中国经济 ·
-
近半5A景区门票超100元 专家:高票价制约旅游发展
-
“地方政府目前很难通过基建拉动经济,开始转向实体”
-
预告|这周六,看陈平老师如何对话经济学的诸位大佬
-
林毅夫人民日报撰文:2023年中国可成高收入国家
-
从现在到2050:一路狂飙的中国经济
-
建成罗马要多久?中国人只需两周!
-
日本精英认了:“中国崩溃论”正走向崩溃
-
北大教授靠知识付费收入赶上明星,papi酱们却在退坑?
-
港媒:中国单身成年人口相当于俄英两国人口总和
-
日本权威经济杂志:对中国,日本人应该消除的几个误解
-
凭阿里和腾讯实力,怎么今年才进世界500强?
-
马云和我们一样 英语巅峰都在16岁
-
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国外各种“中国崩溃论”落空?
-
国家邮政局长:快递业还未嵌入制造业 潜力巨大
-
成为网红我挺骄傲 因为格力发展得好
-
外媒:贵州奇迹靠什么?老干妈茅台还有……
-
你不得不看的十本G20研究著作
-
财富福布斯FT,到底谁家的500强才是真的强?
-
陈平:重新反思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定位 兼论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
-